日前,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京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会议以“新商业、新共识、新动力”为主题,800余名行业领导者围绕“‘十二五’规划与企业战略”、“中国会否出现‘失去的十年’?”、“海外并购:中国买家如何出海”等18个焦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不会出现“失去的十年”
“中国不会简单地重复日本所谓‘失去的十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日本经济出现问题是工业化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城镇化指标达到80%以上,而中国现在的城镇化指标被很多人认为是高估了,只有46.6%。
贾康表示,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在阶段上的特征跟当时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他认为,目前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要回到中国处于和黄金发展期伴随着的矛盾凸显期,从这种矛盾和它潜在的威胁这个角度来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也认为,从宏观基本面来看,中国的今天和当时的日本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优势可能还可以持续很多年。比如日本当时的消费在宏观经济的构成已经达到60%多,而中国现在不到40%。
“把中国跟日本比,然后说中国会出现日本所‘失去的十年’的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认为,不要简单地去跟日本类比,中国跟日本类比还太早。
龚方雄表示,如果中国经济找到了转型的契机,未来的十年应该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而不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未来十年可能比过去十年还好。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低,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还会继续推进中国经济迈向下一个台阶。
挑战仍很多
尽管如此,但当前的中国与当时的日本也存在不少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很多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周林表示,两者也有很多相似的方面,尤其是对资产泡沫的心态上很相似。当年日本地产总产额达到美国的2倍,但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不认为这里面有泡沫。目前中国国内有很多人也认为房价仍然会涨。
周林警告称,如果问题处理不好,真的形成了泡沫,最后泡沫破灭引起金融体系的瘫痪的话,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可能是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方面,政府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要加倍小心。
尽管同意中国在未来十年不会出现日本“失去的十年”这种状况,但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态度则有些谨慎。于汝民表示,首先,前30年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极致,中国现在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虽然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缺乏类似本田、日产、索尼、东芝等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第三,有关专家预测在五年之后,我国的劳动力供应量就会下降,这个问题应该说比当初的日本还要严峻。
龚方雄也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的是不要出现拉美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中等收入陷阱”是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时出现,而中国现在人均GDP已达到4000美金左右;此外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
建立良好经济生态环境
于汝民认为,要想避免进入像南美国家那样的人均GDP3000美元收入的“陷阱”,出路就是,按照中央国务院“十二五”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自主创新,打造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要想避免出现类似日本的状况,政府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这点非常重要。”于汝民表示,日本之所以进入“失去的十年”,其中宏观政策决策失误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于汝民认为,政府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创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经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国的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利用中国发展的黄金期,加快“走出去”。
“要防止中国资产的泡沫,国家一定要开放更多的投资渠道。”周林认为,民间资本必须让它有去处。把金融向民间开放,慢慢允许各种垄断性行业让民间资本进入,这样他们就可以到这些产业链里获得回报,而不是进入股市楼市形成资产泡沫。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表示,要想未来不出现“失去十年”,就要开放市场,培养民族企业家;要让全民分享过去十年创造的财富,培养大量的中产阶级。
龚方雄建议,政府层面、宏观层面一定要坚持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家未来要把握经济转型的机遇。过去十年是规模式发展,是量化发展,但未来十年要做精做细,其中关键要掌握好品牌技术和资源。(记者 阮修星)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