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那么,究竟如何发展才能让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支柱产业呢?专家认为,内容产品能否获得突破性发展,决定着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或龙头支柱性产业的关键。
对于一个产业是否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一个基本的量化考核指标,这就是看这个产业产值是不是占到同期GDP的5%-6%。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同期GDP大概在2.5%,而国内部分文化产业发达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如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已然成为这些省市的支柱产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按照这一指标考核,“十二五”期间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整体来说问题不大,按照近年的发展速度,“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应该能够实现。
“问题是,因为GDP挂帅以及政绩考核机制自身的问题,以及统计方法上的原因,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及产值上,各地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印刷、玩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占据了统计数字大部分的比重,内容产品缺乏,仍然是文化产业最大的问题。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出口上尤其表现明显。”陈少峰强调。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多为硬件或者贴牌生产——我们的原材料和资源,国外的品牌,相比西方的演艺、电影、音乐、网络游戏、新闻资讯等文化产品,中国还缺乏享誉全球的文化品牌,中国不少主流文化产品走不出去,走出去的难以落地生根。
中央党校副教授范玉刚坦言,近年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海外主流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相对外来文化产品的“入侵”,我们的文化产品进入海外主流文化市场的不多。某些走出去的文化产品在内容上都讲不好一个生动的故事,价值诉求模糊,也就谈不上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美国可以说获利颇丰。美国的文化产品每年出口额达600多亿美元,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美国就赢在内容产品上面,一部《阿凡达》就给美国带来数以亿计的票房收入。美国在向全球出口“美国大片”的同时,也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中国想成为文化强国,需要这样的内容产品。”陈少峰说。
即使在国内,内容产品的甜头和商业价值也已经被上半年播出的《唐山大地震》所明证了。
《唐山大地震》播出之后,彻底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统计显示,大陆票房约6.5亿元,香港票房约1500万港币,台湾票房约1800万新台币。在票房收入之外,《唐山大地震》还创造了7400万元的植入广告收入。
范玉刚说,文化产业就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内容产品没有大的突破,文化产业就不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即使在统计数字上也十分喜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中国娱乐产业研究所所长谢伦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容产品质量上需要获得极大的突破和提升,这一点在娱乐业上表现得极为突出。
谢伦灿说,如今已经是“泛娱乐”、“大众娱乐”新时代,在娱乐业却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娱乐业不涉黄就没多少实质内容,甚至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也是种种恶搞等。娱乐业发展需要品质、品位与品格的内容产品。
很显然,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下一个10年有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如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不能重视和解决好,文化产业就可能走上弯路或虚假繁荣,文化产业内容产品品质的突破,无异是关键问题之一。
本报记者 范海江报道
参与互动(0) | 【编辑:贾亦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