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调控致游资集体撤离农产品 炒作不会就此停止?(2)

2010年11月26日 15:2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游资闻到了调控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从暴涨到暴跌,农产品市场资金的炒作放大似乎已不再是传说。”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市场还有关于游资炒作的争论,但是从近期的市场来看,虽然一些农产品也有一些供需基本面的变化,但如此大幅度的涨跌显然并不单纯来自于市场供需的变化,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游资为规避通胀而来的“临门一脚”显然也功不可没。

  从今年上半年的“蒜你狠”、“豆你玩”到下半年“苹什么”、“糖高宗”、“棉里针”、“锌锌向荣”以及“煤疯狂”,中国的物价“按下葫芦起了瓢”,此起彼伏。尤其是在10月初开始,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都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棉花和糖价连续创下新高,在下半年,棉花价格在8月份时还只有每吨1.67万元,到11月初,一度攀升到每吨3.3万元的高位,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不得不缩减库存周期,接单趋向谨慎。

  中国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指出,今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第一位因素仍是成本的上升,第二位则是极端天气导致了供需的紧张,第三位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传导了输入性上涨的压力,第四位才是游资的介入。

  “游资永远都是顺势而为,资金的介入可能会扩大市场的偏离幅度,但游资炒作本身是要有环境的温床,游资以短期获利为目标,因此不会无缘无故地集中在某个领域。”陈克新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游资是一种快速流动的短期投机资本,由于其进退迅速,往往会在市场上掀起巨大的波澜。而今年来农产品市场的状况也正好给了游资以充分的机会。

  招商证券的分析指出,就市场来看,农产品的需求每年几乎都保持相对稳定,对价格扰动最大的就是来自于供应方面的影响,今年包括干旱、水灾等极端天气的同时发生使得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给了充裕的投机资金充分的想象空间。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张春华说,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集中度低,市场供给信息公开化不充分,极易重复出现经济学上的“蛛网现象”,即种植户往往通过往年的价格收益情况判断本年或者下一年的种植数量,很容易形成“价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价贱伤农”的波动规律,所以农产品的生产“大小年”很常见。

  从规律上讲,今年恰逢农产品的小年,加上灾害导致的减产,整个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供应都陡然紧张。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相比都存在较大落差,相对于农资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仍处于价格洼地,包括大蒜、绿豆以及棉花等产品的涨幅仍远远低于农资价格。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