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创投第一次大规模分享到资本市场的盛宴,成为创业板的大赢家之一。但与此同时,除了被质疑要对创业板高股价“原罪”负责外,创投自身还面临税收负担重、新项目水涨船高、资金来源不足等困惑。中国经济继续前行,创投能否继续“激情四射”?
推波助澜高股价?
创业板一周年盘点,一个现象被发现:在130多家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背后有一家或多家创业投资公司如影随形。日前,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22日,共有超过五成的创业板公司得到了创投和私募的投资,此比例远高于境内其他资本市场。
创业投资,作为私募资金的重要投资方式,通过对企业上市之前进行股权投资,上市之后在资本市场上退出获得增值收益。2010年,创业板造富成绩斐然,让创投这个行业声名鹊起。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数据,以发行价计算,创投们的投资增值率平均达到惊人的10.82倍。
然而,创业板高股价、高超募等问题引发的众多担忧中,创投机构被认为是幕后推手之一。“企业在登上创业板时制定的高市盈率定价,还要‘归功于’创投机构不辞辛劳地动用各类行业资源。”一名市场人士评价,创投企业最大的价值是其背后的人脉与背景,有创投股东的企业上市道路顺畅很多。
“创业投资本应该扶持企业由小到大,从它们的成长中获利,但是现在却简化成了包装企业上市、从资本市场上套现的循环。”高回报的诱惑,导致一些创投机构不再去帮助企业解决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求企业增强管理的有效性,而是想方设法掩盖它们,追求合乎监管规定的报表。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绝大多数创业投资机构并没有在企业成长初期就注入资金给与扶持,而是在企业的扩张期进入,从进入企业到上创业板的回报周期较短,平均在2年左右时间便成功获得IPO的退出通道,使得投资机构整体回报倍数拉升。
由于IPO潜在的暴利诱惑,上市前夕一些机构突击入股的现象也偶有出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在深圳表示,创业板公司突击入股现象严重。根据公开的测算,创业板企业中存在突击入股的比例在30%以上,突击入股的股权比例在2%至5%左右。这种寻租股东突击入股的现象直接造就了寻租股东的创富现象,引发市场的不满。
不过,也有人认为,突击入股行为是上市前夕的普遍性问题,并不只发生在创投投资青睐的创业板公司。随着这一问题引起证监部门的重视,系列各个环节监管措施逐渐到位,创投机构也会遵守良序。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