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与GDP算法是两回事
羊城晚报:引入“购买力平价法”,会改变目前国内的GDP统计方式吗?
邱俊:购买力平价算法不是GDP算法!它与GDP算法是两回事!在现有制度下,我国GDP还是按人民币核算,这是不变的。国际比较项目其实只是一种价格调查,通过调查各个国家之间足够多的物品价格,加权之后,得出一个总数,进而比较换算,得出购买力平价。因而,使用购买力平价法,并不是替代中国原有GDP核算方法。
“购买力平价”真能点石成金?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在各自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可比较某一时期两个或多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举例来说,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用了10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那么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就是5∶1。
目前国际上公布的各国GDP,一种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出来,以美元为单位;另一种是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系数,将各国GDP转换为用统一货币单位(虚拟的“国际元”)来表示。
“购买力平价”算出GDP究竟有何优劣?
从理论上讲更接近真实
羊城晚报:购买力平价法会更接近真实?还是导致高估?如果高估,会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吗?
邱俊:从理论上讲,用购买力平价换算后的GDP进行比较,会更接近于真实反映各国间经济规模的差异。
关键在于怎么用这个购买力平价。现实中并没有印发“国际元”,国际通用的货币还是美元。如果“国际元”只是用来做比较研究的一种货币单位,不与美元汇率挂钩,就谈不上面子问题了。
不足之处:很难涵盖服务价格
羊城晚报:用汇率换算法来比较GDP,汇率波动大是其缺陷。用购买力平价法会有什么缺陷?
邱俊:从前几年来看,用购买力平价法的缺陷,就是还很难做到通则可比性。国际比较项目在统计购买力平价时,需要在各国选定足够多的物品来进行测算。但一来各国的物品质量存在差异;二来即使同一种货品,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权重也不可比:第三,服务价格不太可比。这些都会导致调查后的购买力平价存在偏差。所谓“非贸易品”,通俗说就是服务,其价格很难调查进去,确实是国际比较项目的不足之处。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