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已进入通胀周期?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就像火山、地震一样,看似来得很突然,实际上都是自然能量多年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爆发的规律性结果。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其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额净头寸,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4700亿元,2008年为18600亿元,2009年更是高达27500亿元。
他进一步表示,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元美元,而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万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在刘煜辉看来,成本不能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对付通货膨胀,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回收货币。
“通胀加速的原因,与人民币升值和贸易顺差带来的国际热钱亦有关。”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告诉南都记者。
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认为,通胀在最近一个月突然加速,可能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有关。资本市场是流动性泛滥的最大“池子”,而资本市场中房地产市场,每年吸收大部分的过剩货币,一旦房地产市场停止吸纳资金,或者大幅度降低吸纳资金的能力,过剩的资金必然会寻找新的去向。
林松立认为有少部分资金流向了商品市场,而这少部分资金,相对于“池子”很浅的商品市场,冲击力极大,导致部分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另外一个因素,林松立认为是,由于今年宏观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央行不敢贸然快速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的调整都滞后了,导致通胀预期不断抬升的结果。
“虽然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会趋向紧缩,但是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将是困扰中国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矛盾。”中银国际分析师程漫江发布的最新研报指出,从供给因素来看,明年粮食价格、其他大宗农副产品,资源和要素成本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均面临一定上涨压力,而这些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进一步推动物价的全面上涨,在短期内有可能形成消费物价构成要素的全面上涨。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