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评论:并不是生活必需品都该涨价的

2010年11月17日 15:2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有关部门近日公布,10月CPI同比增长4.4%,创下近25个月以来的新高。在关注物价上涨的同时,没有涨价的东西也随之成了市民热议的焦点话题。调查发现,其实身边确实还有没涨价甚至降价的东西。如公交车、公园、报纸等10年价格未涨,而汽车、电脑、话费则在10年里降价过半。(11月16日《广州日报》)

  一边是蔬菜、水果、食用油、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连番涨价,一边是公交、公园和电子产品等坚持不涨价甚至降价。可以说,不同商品间涨与不涨的鸿沟,构成了时下民生领域里一道夺目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之所以夺目,并不是因为风景这边(涨价)独好,而是在物价普涨的大背景下,坚持不涨价或者降价的商品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有人说,10年不涨价甚至降价的商品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并不十分具备逐利的属性,比如公交、公园都主要是靠政府财政补贴来过活的。虽说如此,可我们不能因此抹杀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坚持不涨价背后的示范价值和意义。理由是,除公园、公交之外,靠政府财政补贴的商品还有许多,比如成品油、自来水、燃气等,可后者却从来都不乏涨价的冲动和行动,公园、公交等的不涨价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和公园、公交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相比,电子产品和汽车却是不折不扣的纯商品,其他商品用10年的时间实现涨价翻番,可它们却用相同的时间完成了降价过半,显然这既不能用经济环境和平均利润率等因素来衡量,也不能以电子产品等的成本在下降为借口,而是与不同行业的从事者对于利润追逐的认识有天壤之别直接相关。一是众多商品都和电子产品等一样得益于科技进步和薄利多销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降价势在必行;二是一阵又一阵的涨价潮都在证明,生活必需品涨价以及涨价跟风才是物价普涨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如果多数行业都能够像电子行业等那样,对涨价保持必要的“敬畏”,物价普涨至少在很多时候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过快,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中最主要的问题,能否控制好物价普涨的强劲势头,不仅关系到通货膨胀水平,更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受损程度。因此,审视涨价跟风效应和正视公园、公交以及电子产品等的不涨价就显得异常重要。为此,我们只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对任何形式的跟风涨价予以重罚,还原市场本义,防止雁过拔毛式的随意涨价坑害民生;第二,挖掘电子产品等不涨价甚至降价的内涵所在(应重点关注公园、公交的公共意识和电子等产品的自由竞争精神,防范垄断或变相垄断),然后将这种“不涨价精神”推广开去。

  作者:徐光木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