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成功留任,说明投资者对陈晓的行业经验和经营能力是相对认可的,也侧面说明了资本市场认为目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来接替陈晓,这一点上黄光裕一方也应正视。然而由于陈晓已失去声誉、被大家视为最大不稳定因素,加上几乎失去三张王牌,因此未来必将逐渐淡出国美。
贝恩的进入,势必会为国美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甚至具体管理工具和方法,这对国美的长期发展应该是有利的。9.28之后,贝恩作为二股东与大股东利益更加趋于一致,希望国美赢利和发展,不希望分裂再战,因此双方再度交兵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国美管理层而言,其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皆取决于一个稳定、赢利、成长、完整、不再动荡的国美,因此也不希望国美大争长期持续。
综上所述,鉴于9.28双方势均力敌、大股东二股东利益一致化、陈晓逐渐萌生退意、管理层人心思稳,更有苏宁在黄陈之争中渔翁得利,正虎视眈眈夺取行业霸主之位,“攘外必先安内”,因此,出于理性考虑,各方都已非常厌战,希望相互妥协寻求和解。国人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对于国美来说,各方应该早日实现妥协和解,谋求共同发展。由于大股东持股1/3却在董事局没有一个有效席位严重不合理,因此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各方在董事局席位问题上取得战略均势。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无论国美大争结果如何,都将在世界公司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黄光裕而其作为经典案例,启迪着人们特别是老板、职业经理人、投资者们去深刻思考和探求问题避免和解决之道,从实践中必能避免更多类似悲剧发生,必将推进中国公司治理事业更完善,使公司降低内耗,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作者原任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现任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运营副总经理 胡刚)
勾践乎,孔明乎?
2006年8月,一家颇有影响的商业杂志,不无确信地写道:尽管永乐品牌依然保留,尽管黄光裕盛情邀请陈晓出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但是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已经到了陈晓谢幕的时刻了。
2010年9月28日,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至今仍有脚部残疾、十岁丧父、三十四岁丧妻、三十七岁创业、四十七岁出售一手创办事业的陈晓在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上获留任,喧嚣的黄陈龙虎斗暂时偃旗息鼓,尽管各种传言依然甚嚣尘上。
永乐的不乐故事
被捧为“地产界思想家”的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写道:荷尔蒙决定了男人都存有征服的欲望,特别是经商的男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最感满足的便是征服欲,这征服的对象当然有女人,但其实最大的乐趣是去征服外面的世界。 陈晓的故事符合这个“定律”吗?
1980年代中期,出生于1959年的上海人陈晓进入一街道工厂工作,不久便转入上海市工业局三产办担任负责人,负责经营家电。其时,彩电属俏货,需凭票供应。他把彩电卖给上海市民,而把随之搭配的滞销品卖到外地。
1990年,陈晓调任上海原南汇县商业局,负责家电业务。他将“南汇县家电批发站”更名为“永乐家电批发总公司”。
1993年,已是常务副总经理的陈晓备受打击。“那时候永乐并不是一个小企业,我在这个企业之中担任常务副总,是主要的经营者。但是,我感到很无奈的是,在一个比较大的国营企业里面,一个相当岗位上的人,对自己家庭发生的变故或不幸却无法承受,首先经济上无法承受。”他坦承自己当时最高负债40余万元。“感觉很无奈,也感觉到一种不平衡,我付出的和我得到的不平衡。我付出的不少,但是我连家人的健康都无法保证。当时我就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自己去创造事业,自己去创造财富。假如我连自身家庭的责任不能承担的话,可能那些悲剧还会重演。”
1996年,国营背景的永乐家电批发总公司宣布破产。陈晓等48名员工“下海”,成立上海永乐,“每个人都通过亲戚朋友借钱,很多人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只为“假如说我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去做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1998年,上海永乐由家电批发商转为专卖零售商;2000年,上海永乐管理层及雇员完成了对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2001年起成为上海最具规模的家电专卖零售商。
1990年代中后期,国美、苏宁(有人称之为“美苏”),已经在全国“跑马圈地”,永乐此时在战略上有些“偏安一隅”(在其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说:永乐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销售占了总收入的91.9%),也或是因为资金缺乏所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1984年毕业的张近东1990年下海,批发空调当年就完成6000万元的收入;出生于1969年的黄光裕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次年将国美服装店更名为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业。陈晓可谓后来者。
眼看“美苏”就要抢滩黄埔,在上海和江浙地永乐“独乐乐”的时代恐难复有。
忘恩负义?各取所需!
无论原因几何,反正“美苏”的全国扩张既有战略远见,也有资金背书。有人说是“连锁+房地产”的商业模式,更有许多道不清、说不明的各路传言。
英雄不问出处,不问先来后到。市场竞争以成败论英雄。
“美苏”在全国各地建分公司,永乐来不及了。
2002年底,永乐在上海也不过14家门店。2003年起,永乐就不断挥舞并购的大刀,“砍”向虎视眈眈的“美苏”—广州东泽电器、闽灿坤、厦门思文以及河南通利,与成都百货对半合资。
2004年,国美、苏宁分别在香港、深圳上市。早在2003年就开始与投行接触的永乐也要摩拳擦掌于敲响开市之钟了。2005年1月,摩根斯坦利和鼎晖国际以5000万美元分别认购永乐3.63亿股和5913.97万股,合每股0.92港元。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价为2.25港元。
那个名满天下、让陈晓蒙羞的对赌协议也就在2004年底签署。协议规定:以永乐未来赢利作为股权转让的指标—如果永乐2007年(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人民币,外资股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等于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股东转让多达9394.76万股。附加条件是:若大摩对永乐的投资收益率超过300%,则自动结束。
很难确定地知晓陈晓参赌的真实抉择经历,以及后来他是否后悔,有多么后悔。但是,市场的规则就是这样,愿赌服输。不赌,上市可能遥遥无期,资金的缺口日大,自己被边缘化的主观概率有多大,未可知晓。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
2005年,家电零售业的格局可谓惨烈,扩张成为主题词。苏宁攻武汉,国美则要下南京。当年,苏宁新开辟了32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增140家门店,面积较2004年增长154.88%;国美相应的数字是44个、143家、158%。永乐,其势力范围由34个城市扩张到72个,门店数则由2004年的92家增加至在6省、3直辖市的193家。 惨烈竞争与高速扩张,让永乐的年报变得沉重。于是有了合众连横、划区而治的诸多创意十足的想法,以及包括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董事长定期秘密会晤的机制。
不乏其人相信,陈晓团队必定会在对赌中败北,这当然也很可能包括陈晓自己,所以,他策划了并购大中,然后再上演售卖永乐给国美,前者为后者增加了筹码。
与之相关的还有大摩,它不赞成并购大中,在二级市场减持永乐,并增持国美,这导致永乐股价大跌。至于大摩是否和黄光裕、国美过往甚密,联合做局,以实现国美抢滩上海的目标,这其间的真相究竟如何—更重要的是,各位主演所认知到的真相是什么,很可能影响到本次国美陈黄对决的一个关键议题—黄拯救了陈晓,是他的恩人?(国美方说陈晓“忘恩负义”)还是原本就该在商言商,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一个行业价格恶战之后的整合,本来就是恶战者的一个目标。
2006年7月,永乐被国美收购,陈晓就任新国美行政总裁。陈晓说,自己把永乐托付给黄光裕,几多无奈,言由衷矣。2006年,命运多舛的陈晓47岁,近知天命之年。2007年12月,国美以超过苏宁6亿元、高达36亿元的收购大中电器。而当年永乐欲收购大中时,报价才13亿元。
2008年11月,黄光裕被公安机关带走。
“君臣”乎?
据媒体报道,在此次“战争”中,国美电器董事会共动用了3家公关公司:博然思维于2008年1月与国美电器正式签约;名为“隆文”的公关公司;第三家是与网络舆论控制相关的公关公司,合计支出约2000万元。而大股东黄家所支付的公关服务成本为200万元以上。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