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CPI创新高超警戒线 货币政策转向

2010年11月12日 16:33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物价的一路飞涨声中,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了10月份的宏观数据。而央行在统计局公布数据的前夜,则刚刚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现实生活中物价上涨体验远比抽象的CPI数据来得更高、更真实,“豆你玩”、“蒜你狠”、“油你涨”、“辣翻天”、“姜你军”、“苹什么”之后,“糖高宗”,生动的描绘,表明通胀已不再是预期,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高涨的物价在继房价后,再次触痛百姓敏感的神经,“房奴”之后成“菜奴”。然而,房子可以不买,饭不能不吃。如何解决百姓之忧,已到了政府不能不考量的时候……

  CPI超警戒线创近两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包括CPI在内的10月份各项经济数据。统计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5.0%,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

  事实上,国家部委官员此前已作出暗示。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曾表示,今年形势比想象的要严峻一些,物价增速会超过年初设定的3%。此前业界普遍预测该数据可能达到或超过4%,创年内新高。即使有此铺垫,超4%的CPI数据仍大大超出预期。

  国统局发言人盛来运对此表示,从目前情况看,物价上升压力和宏调压力均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中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加大了通胀预期。所以要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的预期目标,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现实情况是,10月食品价格涨势依旧。从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食品价格来看,除蛋类、水果出现环比下降以外,大部分食品价格仍然呈现持续上涨势头,蔬菜价格涨幅最为明显。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3.6%,而农业部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5.2%。商务部截至10月15日的数据显示,10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6%,涨幅大大超出上月。

  自9月份CPI创年内新高3.6%之后,整个物价走势仍一路上涨。无论是食品价格还是非食品价格,都呈现普涨的态势。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的情况来看,在监测的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中,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而大中城市黄瓜、西红柿、油菜等15种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比9月上涨近10.1%。食品蔬菜之外,棉花等非食品价格甚至呈现暴涨的单边上扬走势,棉花价格相对于去年上涨1倍左右,导致服装类价格上涨至少三成。而最近出现的炒土豆、炒苹果,无非是价格整体上涨的一个反应。

  作为首都的北京菜价一向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今年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北京农业局信息数据显示,11月1日,全市蔬菜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08元,比去年同期上升50.2%,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局专家表示,蔬菜价格的持续上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后期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4.4%的CPI数据是超出预期的,对于CPI数据的高企,其主要原因是源于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李慧勇预计,未来6个月内,国内CPI指数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恩格尔系数是200多年前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格尔用于衡量一个家庭的支出结构而发明的指标。在恩格尔看来,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随着今年食品价格的一路看涨,在居民收入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居民花在蔬菜、食品上的支出大大增加。多数网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高了,在参与讨论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称自家的恩格尔系数处于贫困水平。

  以此同时,中国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2.5%,与3%CPI警戒线的通胀指数相比,连续多月的负利率的荒谬局面仍未得到改善。

  历史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CPI增速为3.6%,8月份CPI增速为3.5%,7月份为3.3%,6月份CPI增速为2.9%,5月份为3.1%,4月份CPI增速为2.8%,3月份为2.4%,2月份为2.7%,1月份为1.5%。

  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高于1-9月的2.9%。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表示,物价上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输入性通胀很厉害,热钱继续进入股市和楼市,货币政策或将转向。

  “继上月加息之后,央行又提高准备金率,这传达了一个政策信号,即从适度宽松转型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对冲流动性。”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