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想象,华为无形中承载了中国企业跻身跨国公司俱乐部的梦想。放在大背景下观察,华为就具备了特殊的标本意义
编者按:
昨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福布斯中文网发表文章,就近日备受关注的华为“接班人”传闻进行了点评。刘胜军指出,由于华为极具优势的企业竞争力,以及华为掌门人任正非的影响力,外界将目光聚集于接班人事件上属于情理之中。
刘胜军认为,这一事件背后,反应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第一代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究竟应该唯贤者是瞻,还是应该举贤不避亲?
在敲定新一代接班人时,亚洲企业普遍受到传子不传贤、害怕“外人”夺权等负面文化传统和观念的影响。刘胜军建议,国内企业应学习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挑战人性弱点”的理念,勇于突破传统文化瓶颈,以企业百年大计为考量之重。
通过将联想、宏碁、IBM、方太等企业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刘胜军指出,在企业接班人的定夺上,无论是子承父业,还是能者上庸者下,关键要看治理机制是否透明。只有在透明的管理制度下,企业确定新的接班人才不会有“公司政治”之嫌。
刘胜军表示,正是由于华为在一定意义上担负着跻身跨国公司俱乐部的民族厚望,其企业传承势必具有标本意义,才会受到广泛瞩目。
以下问文章主要内容。
刘胜军:
要说华为是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恐怕没人会有异议:华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491亿元,净利润183亿元;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60%;从市场地位看,华为已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95000多名员工中有43600人(占总数的46%)从事研发,2008至2009年,华为国际专利申请数分别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不难想象,华为无形中承载了中国企业跻身跨国公司俱乐部的梦想。虽然2010年的财富500强排名中有54家中国企业入选,但是清一色的央企。在INTERBRAND全球100大品牌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虽然占据全球14%的份额,但却没有全球性品牌,已成国人心头之痛。为寻求突破,TCL海外收购折戟;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虽然坚持了下来,但与宏基跃升全球第二的气势相比,难言轻松,否则也不会逼得柳传志再出江湖;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一败涂地;最近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整合之挑战和风险之大一目了然,所以李书福不厌其烦地重复声明“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晔君】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