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驻香港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亦表示,当前中国政府开始不再认为通胀将很快触顶,政府必须重新审视通胀前景并考量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我认为基调已经转变,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意味着我们现在所见的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可能是长期正常化进程的开端。”他称。
“中国自己的信贷问题,是导致通胀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从这一根源上下手进行治理。”王松奇对记者说,在中国式反通胀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央行重拳管制流动性泛滥,单凭发改委的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特色的反通胀手段,在于决策部门相信,通过价格管控可以控制住价格涨幅。因为决策部门认定通胀的原因或在于成本推动,或在于投机炒作。因此,不排除由发改委直接采取行政手段的“禁涨令”。
“只要从行政手段上强制禁止涨价,不许涨价,或者打击炒作,价格自然会钉死在某个特定水平上。”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历次反通胀政策组合拳中,被认为最有效的不是货币政策,反倒是这样的行政管制措施。比如,强行指令菜价水平连续3个月涨幅不准超过3%,或者明令禁止甚至私下劝导相关行业企业不准涨价。所以,市场人士认为,在如何收紧市场流动性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的作用显然更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如何应对通胀压力将成为中国四季度乃至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收紧银根可能势在必行。郭田勇说:“未来如果央行从货币政策上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收紧流动性,再加上对价格上涨有针对性的政策,包括供给、包括对价格进行监控,对投机行为进行打击,如果能共同配合到位,我想年内两个月的数字也有可能向下走。” (汤白露)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