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1日电(王晔君)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扩大0.8个百分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专访时表示,10月份经济数据并不出乎意料,CPI未来还会继续上扬,并且不排除央行在年内还将采取加息等政策来调控物价。
黄桂田表示,10月份经济数据并不出乎意料,跟市场之前的预计相差不大,10月份至年底CPI还会继续上扬。四年以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流动过剩,国外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国内农副产品、工业原材料上涨。CPI上涨总体还是货币因素在起作用,国内外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过剩,抬高了CPI的走势。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今日在统计局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物价上涨压力在加大,宏观调控压力也在加大。特别是国外新一轮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很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大通胀预期。
对此官方表态,黄桂田也表示了一致的看法。他认为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里面,虽然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经济增长有进一步趋稳的态势。尽管CPI突破了年初宏观调控3%的目标,5%以内的CPI还是正常的状态,现在很难说CPI达到了顶点,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都是很大,M2的货币存量已经接近70万亿,在短期内很难把货币流通性过剩的问题解决。物价有一定程度的上涨,CPI控制在5%以内也能够维持经济进一步趋稳的。物价上涨除了货币因素之外,还有部分农副产品区域之间的结构不平衡、自然灾害等影响,还会进一步的上涨。
通胀压力一直作为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中国央行就出乎意料的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即所谓的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这是时隔34个月央行首次宣布加息。综合业内观点认为,此次突然加息,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胀。
在被问及国家对物价调控政策可能会采取什么形式时,黄桂田说,宏观调控方面国家可能选择一定幅度的加息,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保经济增长,国际社会的宽松货币政策给中国造成宏观调控的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了外国因素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有可能热钱会流入到中国。国家需加强多流通性和热钱的调控,动用国家储备力量对农副产品调节。综合的来讲,不能简单的使用紧缩性政策,否则会引起新一轮中国经济波动。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