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驶入加息通道 物价高涨民众开始囤货(2)

2010年11月05日 17: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PMI指标进一步向好,这表明了尽管出口新订单增长缓慢,但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可确保第四季度9%左右的经济增长。他同时指出,出厂价格的上涨反映了旺盛的需求下的投入成本增加,预示着消费物价指数很可能在10月份继续走高,并达到周期性高峰。

  经济数据的向好和通胀压力的加大,显然坚定了央行调控的决心。本月2日,央行发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会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市场人士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收紧信号。尤其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悄然转向。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1日在参加某论坛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已基本明确转向稳健,目前站在加息通道的第一个台阶上。尽管加息的节奏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外部经济二次探底的冲击,未来两三年内加息通道将逐步展开。

  贾康认为,下一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妨考虑“一松一紧”的搭配。央行货币政策收紧,可以防范通胀和部分领域的资产价格泡沫,掌握好应付未来通胀的提前量;财政政策可以继续宽松。

  2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在经济确定稳定增长时,可以考虑转向稳健的甚至谨慎的货币政策。由于流动性规模巨大,中国经济有形成资产泡沫的风险,央行可考虑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抵御这种风险。他指出,货币政策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在必要时控制资产价格波动。

  根据国情对症下药

  正当中国货币政策渐进趋紧之际,本周美国、英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央行也将议息,其中美联储无疑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美联储将启动新一轮定量宽松。如果美联储力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则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并传导到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将进一步严重。

  3日,美联储宣布,未来8个月内,将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向市场投放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以应对疲弱的经济和抵御通货紧缩的危险,重新为经济增长赋予活力。本期的国债购买计划,联储实际购买债券总额在8500亿至9000亿美元之间。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措施,可能迫使英国、欧元区等本不打算继续大规模放松银根的经济体被动跟进。美联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则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并传导到中国,中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将进一步严重,因此加息的呼声再起。

  于周二宣布升息的印度央行指出,美国和其他地方新一轮量化宽松可能引起新的资本洪流涌入新兴市场,对上升中的资产价格造成进一步压力。

  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在央行加息后,中美两国的利差已进一步扩大,现在美国继续推行定量宽松,更多热钱将通过套利交易牟取利润。加息初衷是有利于控制通胀预期,防止形成资产泡沫,但也许导致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更大程度地增加通胀压力与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2日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与发达国家不同,新兴经济体在继续保持宽松财政政策一定连续性的同时,采取了收紧货币信贷的措施,这从新兴经济体当前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是有必要的。

  侯云春认为,在这样一种经济形势下,不大可能再像去年那样全球协同一致采取大规模、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高失业率、高负债率、低经济增长”,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通胀预期加剧、资产泡沫化。因此,在政策选择上,美国和日本继续采取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而欧洲国家选择了在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收紧财政政策,治理主权债务,治理财政风险。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则决定了其要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模式。

  中国安邦咨询公司撰文指出,尽管主要经济体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取得了高度的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采取简单的跟随策略。目前在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通货紧缩的威胁。其二,沉重的公共债务。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通胀压力日渐沉重,CPI节节走高,楼价居高不下,而政府的财政状况良好,债务占GDP的比例较低。此外,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也确实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情况,具备一定的财政刺激空间。于是,欧美等国采取的“紧财政、宽货币”的组合,到中国完全可以掉过头来,实行“宽财政、紧货币”,如此才有对症下药之意。

  10月份央行已初试加息。虽然加息可能会吸引外围市场的国际热钱的涌入,但考虑到目前资本账户仍处于严格管制之下,套利资金进出不便,热钱的主要目的是追逐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而加息恰可抑制资产价格上涨。如此,能降低热钱流入的规模,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兼顾到央行的外部目标。记者 徐思佳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