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超发货币43万亿元引发通胀。”昨日,相关媒体在采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后,得出的这一爆炸性言论引发市场热议。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经济学家对于上述数据存疑。
上述媒体提出,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过高的货币供给极易带来通胀。该文同时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9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末,广义货币(M2,广义货币=流通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由此得出央行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
而在北京大学金融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看来,使用M2与GDP差值推算超发货币的方法缺乏理论依据,“货币供给具有乘数效应,1元的货币供应量体现在产出上是大于1的,而M2已大大超过了GDP规模,因此以M2带入显然违背货币学原理”。
他认为,狭义货币(M1,狭义货币=流通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是企业直接用来交易的,而M2中包含了流动性较差、不能直接用做支付工具但可以较方便地变为支付工具的项目,这些资产不太会用于直接生产,所以利用M1和GDP差值计算超发货币量更为贴切。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M1余额为24.4万亿元。据此计算,超发货币量不足2.5万亿元。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对记者表示,我国M2大大超出GDP的说法早在数年前就曾提出过。“事实上,不仅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即便是在前几年我国通货紧缩的时候,M2也是明显大于GDP的。”鲁政委如是说。
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消费信用不发达造成的。“发达国家居民发生消费行为时通常是利用信用卡或者银行卡,而我国居民大多数是直接使用现金,这就造成我国实际货币供应量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位专家都赞同“货币超发”的事实,只是对43万亿元这一规模存有异议。“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以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应当是存在货币超发的。”鲁政委如是说。(记者 孟凡霞)
相关新闻
李稻葵:应防范资金大幅流出
“货币存量增大,系统性风险正在堆积,我国此时要警惕短期内的资金流出。”就在外管局分别对部分银行、企业及个人违规办理外汇业务进行通报批评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却预警——当前应警惕此前已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因某种因素大量“出逃”。
在昨日出席新浪金麒麟论坛时,李稻葵表示,目前我国货币存量已经超10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且增长速度达到19%。而根据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猛增1940亿美元,远远超过一季度479亿美元、二季度72亿美元的增幅。至此外汇储备总量已达2.64万亿美元。有业内人士分析,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原因,除与汇率关联度较高外,还包括境外资金对我国经济增长情况较为乐观。由于流动性充裕,我国楼市、股市均保持稳健态势,不过很多专家此前表示担忧: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游资伺机大幅度撤退。对此李稻葵昨日表示,当前我国金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底线”,必须回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稻葵同时警示,包括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大规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普遍下滑和短期内资金倒流在内三种形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高度关注。(记者 崔吕萍 实习记者 姜琳琳)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