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诸多经济数据的公布显示我国经济的向好,而昨日公布的10月份PMI亦印证了这一态势。 昨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环比反弹,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0月份PMI指数继续上升,表明经济高位回稳的态势可能进一步明显。不过仍有专家警示称,未来经济走势还需密切关注,不宜过于乐观,特别是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三月攀升,反映通胀压力不断积蓄,值得警惕。
自2009年3月以来,国内PMI已连续二十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表明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的同时,增速有所加快。
来自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69.9%,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创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高。分行业看,20个制造业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全部高于50%,其中10个行业达到70%以上,化纤等3个行业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连续三月大幅上升,购进价格指数的上扬则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压力加大。
据受访者的反馈信息,反映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为34%,比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表示,接受调查的企业反映,近期部分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棉花棉纱等原料市场供应紧缺,市场价格暴涨;天然胶和合成胶价格涨幅增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购进价格指数连续攀升显示通胀压力不断积蓄,一方面源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源自国内大宗商品出现结构性短缺,价格变化不容乐观,宏观政策应相机抉择。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购进价格指数虽然对CPI影响比较间接,但10月的PPI很有可能止跌回升。 PMI在10月份通常会有季节性回落,但没有从这次数据中看到,此前预测各地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限电等做法的负面影响也没有看到。 ”
澳新银行分析称,中国10月PMI总体表现良好,表明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较为强劲的上升轨道,但推动其上升的主要是购进价格指数而非产出和订单等核心指数。事实上,不断攀升的购进价格也表明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成本压力,这样的成本压力也将对下游的消费者价格产生明显的上升压力。
交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李苗献认为,10月份可能是年内通胀最高点,未来几个月会有所缓和,他同时表示,国际货币超发推动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近期不断攀升的棉花及农产品价格已开始向中下游产业传递。(任文娇)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