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接力走高 京沪深居民感受涨价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物价接力走高 京沪深居民感受涨价潮

2010年11月01日 08:39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风声、雨声、涨价声,声声入耳……

  今年以来,继“豆你玩”、“蒜你很”、“姜你军”之后,食用油、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走高,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涨价。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穿、住、行的价格都在上涨,物价因素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北京

  推倒涨价“多米诺”

  在家乐福望京店里转了几圈,嘴里不停念叨着菜太贵的王大妈,终于购齐了一家人一天要吃的菜。在收银台支付40元钱,她用了约2分钟时间才将手里的钱整理好递给收银员,彷佛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

  王大妈与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儿子媳妇均是外企白领,两人收入不低。加上王大妈每月的退休金,全家3口人的月收入总计能到1万元。这样的收入在北京不算低了,每月儿子给王大妈1000元伙食费,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由于物价平稳,他们家还算生活得有滋有味,“想吃肉时有肉吃,偶尔也上餐馆吃一顿”。

  而现在,由于物价开始上涨,王大妈一家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节约”,一分钱也不能乱花。10月29日,王大妈在超市里买了1斤瘦猪肉、2个圆萝卜、1斤青椒、2斤西红柿、2个嫩南瓜和6个蒜头,这些东西花费40元。“同样花费40元,在过去还能多买1斤肉,而现在就要少吃1斤肉了。但这些也勉强够一家人吃一天了。”王大妈说,“但愿物价不要在更大范围内继续上涨。”

  赵小姐是一家外企白领,属于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型,她对粮食、蔬菜价格的上涨没有王大妈那么深的感触,但爱美的王小姐对衣服、鞋子的涨价却有颇深的感触。

  秋风起,天气逐渐转凉,按照惯例,王小姐一般都会为自己添置几件秋冬装,不过今年着实让王小姐犯了难。这两周新世界百货正在搞周年庆,促销力度非常大,王小姐本想趁机买件外套,可到了商场才发现,打完折1000以下的长款外套基本没有。“现在的衣服越来越贵了,早就听说今年羽绒服要涨价,我夏天就囤了一件,可没想到其他的衣服还这么贵。”于是,赵小姐取消了添置新衣服的计划。

  今年以来,棉花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一些棉质的服装、毛巾等,也通过涨价来化解成本压力。监测数据显示,在北京,内衣、毛巾等商品平均涨幅在13%-24%之间,其中内衣涨幅最大,以“宜而爽”为例,平均涨幅23.7%;男、女棉毛衫裤套装从63元上涨至78元,涨幅为23.81%;男女暖棉套装也从70元上涨至94元,涨幅为34.29%;男女儿童套装平均上涨13%。

  上海

  “省”招应对通胀

  总有东西在涨:如果不是工资,那就是衣服、食用油和汽油。自买房以来,小聂一直把家用开支当作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从数字来看,这不无根据。虽然薪水涨了一些,可怎么也赶不上物价,一个月下来小聂家的吃穿行比去年多出将近2000元。

  从1920年开始,女人裙子的长短与通胀的数学关系就屡屡应验。灯火璀璨的南京路东头,小聂通常是从这里开始逛街。以前流行超短裙,今年却时兴起1945年“离地不到12英寸的宽摆大裙”,这让小聂倒吸一口凉气:如果按照流行的款式,得花上比去年多出一倍的钱。

  时尚杂志一致反对去年那种“过分的性感”,转而鼓吹复古风。它给小聂一样的女人设计了一种“错觉”:时装因用料更多而越贵。小聂老公却觉得,裙子变长是假,价格上涨是真。就拿同一品牌的羊毛大衣来说,去年才2000元,今年最少都要3580元。

  沿着南京路往东到人民广场,有个促销羽绒服的“羽博会”。让小聂头疼的事出现了:成百上千的羽绒服堆积在这里,绝大多数标价七八百元,但凡领口袖口带着兔毛、貉毛的羽绒服都超过两三千,品牌羽绒服价格至少涨了20%。

  小聂打算去七浦路批发市场淘淘便宜货。批发市场的老板倒是很干脆,“5件起批羽绒服,单件六七百。”他给小聂算了一笔账:鸭绒从每吨20多万涨到将近30万,棉花每吨涨到两万五左右,加上辅料和人工费涨价,今年羽绒服的进货价几乎翻番。

  为了省钱还房贷,小聂想出不少方法:网购和去裁缝店定做。虽然这能使衣物支出涨幅小一些,却不能遏制支出收入占比的明显上涨。结果正如预料,这个月家里在服装上的花销占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34%。

  蝉鸣凋零、西风过后,阳澄湖的大闸蟹爬上了黄酒案头。如果懒得做饭,小聂就去买几个鸡蛋饼,或者听到糖炒栗子的吆喝,就去买一斤热乎乎、香喷喷的糖炒栗子回来。

  如果不计较物价上涨,这还算是一种自在的小市民生活。但昨天傍晚,卖鸡蛋饼的摊贩赫然在推车上糊了张黄纸,浓墨书写:“物价上涨,鸡蛋饼全套3元”。小聂注意到涨得比鸡蛋饼更厉害的还有很多:婆婆爱吃的迁西甘栗从原来8.8元一斤涨到了15.8元一斤;两对装的阳澄湖大闸蟹比去年涨了100元;莴苣通常是1元一斤的,现在已经翻倍了;苹果去年还是6.8元,现在要8.8元;一般的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平均涨幅都在两成左右,小聂买的多力葵花油5升装则从每桶67元涨到了81元。上海统计局说,9月份上海食品类价格上升9.7%。

  一个月不下馆子,小聂生怕人穷跌份,于是想出了种种省钱的妙招:吃饭前去团购网上抢优惠券,389元的套餐,通过网络团购以200元左右的价格拿下。生怕显得寒碜,小聂还遮遮掩掩的,其实邻居们恐怕省钱的招数也一样。虽然想方设法缩减开支,小聂月底合计下来却发现,这个月的饮食支出同比多了200块。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