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米成重要标志 细数三峡工程四大综合效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175米成重要标志 细数三峡工程四大综合效益

2010年10月25日 1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三峡坝区10月25日电 (张芹 刘良伟 上官纯青)175米,是三峡工程的设计正常运行水位,是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全部功能和最大效益的重要标志。按设计规定,175米蓄水完成后,三峡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和补水等综合效益。

  防洪效益

  作为长江汛期最大的洪水屏障,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拦截,单独靠下游堤防的话,形势将非常严峻,一些分洪区将面临分洪压力。

  根据记录,2004年至2009年,三峡工程共实施了3次蓄洪削峰。2004年9月围堰发电期实施削峰调度,拦截洪水5亿立方米;2007年汛期蓄洪10.43多亿立方米,消减洪峰流量5100立方米每秒;2009年8月拦蓄洪水42.7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15000立方米每秒,沙市站水位最大降低约2.4米,减轻了荆江河段防洪压力。

  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根据长江防总调度令先后进行了7次防洪运用。三峡坝前最高蓄洪水位161.02m,累计拦蓄水量266.3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最大入库洪峰为70000立方米每秒。

  由于三峡工程适时地进行防洪运用,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得以有效缓解,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的实物指标,考虑洪灾损失增长率和物价上涨指数,按减免洞庭湖区域钱粮湖等8个蓄洪垸的淹没耕地、养殖水面计算,2010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3亿元。

  1998年长江全流域型大洪水给荆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3.2亿元。而2010年汛期,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仅37.68亿元,主要是因暴雨渍涝造成的损失,长江干支流堤防安然无恙。

  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经过多次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昔日“不夜航”的川江,已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目前,三峡库区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已达1400吨,是成库前的4倍多,居全国内河第一。

  自2003年6月16日船闸试通航以来至2010年9月底,通过三峡枢纽货运总量超过4.1亿吨,连续6年保持了快速增长。通过货运总量是三峡工程蓄水前葛洲坝船闸投运后22年过闸货运量的1.7倍。

  库区蓄水至175米后,意味着长江上游航道加深扩宽,航运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后长江的客货运能力将会进一步上升。那时,平均水深约70米,平均宽度约1100米,长江上游川江船舶每马力拖载量将增加7吨至10吨,是原来的10倍,货船单向年通过能力增加至5000万吨,是原来的5倍。届时,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可直通万吨级船队,航运成本将降低四分之一,长江航道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发电效益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分别约占2009年全国电力和水电装机容量的2.57%和11.4%。2009年三峡电站发电798.5亿千瓦时,分别约占2009年全国总发电量和水力发电量的2.2%和14.4%。

  从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至2010年10月20日累计发电4398.6亿千瓦时。三峡电能主要送往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共8省2市,2009年华中、华东和广东分别占40%、41%和19%。

  2010年7月20日洪水防洪运用期间,由于三峡水库抬高水位运行,三峡电站实现了1830万千瓦满负荷连续运行168小时试验。

  据介绍,按照设计,三峡左岸电站的设计额定水头是80.6米,右岸电站的设计额定水头是85米。在汛期145米水位的情况下,机组实际运行水头一般都低于额定水头,在这种工况下,左右岸电站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不能实现满发。

  蓄水175米后,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将实现全负荷运转,而相比156米水位,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亦可增加100多亿千瓦时。

  补水效益

  三峡水库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调节长江水量季节分布。水库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长江枯水期,会适时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补水,以缓解中下游的用水紧张状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充分利用调节库容,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控制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海拔39米,保障枯水季节下游航运、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大旱中,三峡水库为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旱情。2009年蓄水过程中加大下泄流量,缓解了洞庭湖及鄱阳湖流域旱情。(完)

参与互动(0)
【编辑:秦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