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强调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欲实现国民共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十二五"强调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欲实现国民共富

2010年10月19日 17: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被确定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未来五年中国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著名经济学家常修泽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强调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增加“普遍”这一前置限定词,反映出中共未来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措施,让更多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广泛的普通民众,力争实现“国民共富”的良性增长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城乡居民’,不是一部分人或者一小部分人,表达了对全体人民的尊重。”常修泽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历史性的最高纪录,但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人均GDP增长,这就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69.3%下降到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而在劳动者收入所占比重大幅下滑的同时,1996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利润所占比重却从21.2%升至31.3%。

  目前,作为中国居民收入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的趋势带来了中国普通百姓的不公平感,“国富民穷”、工资“被增长”都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热点。

  “从绝对数来看,近些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还是很明显的,但从相对数来看,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切分,这些年来的企业收入增长更明显,政府收入则是恢复性增长。我相信未来五年随着政策优化和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比重会逐步提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

  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同时,如何破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程度不断扩大的局面,也将是未来五年中国面临的一场大考。

  国际通用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显示,2010年中国已达0.48,大大超过了0.4的警戒线。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基尼系数为0.16,2000年开始超过0.4,并逐年上升。

  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乡分割、行业垄断以及资源价格扭曲是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户籍、出身、企业身份差别则成为收入差距的推手。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早已引起中共高层和中国政府的关注。今年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上指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今年2月至4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新华网网民对话以及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都提到了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在4月1日的《求是》杂志上,温家宝撰文提出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就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此次十七届五中全会是中共对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目标的再动员和再部署。”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党建专家刘昀献教授说。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实现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不仅关系着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感,同样也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点之一。

  数字显示,由于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连年下降,导致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用于最终消费的份额不断减少,而总储蓄和投资则在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中国国内总需求的严重失衡。

  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首次将“消费”置于“投资”之前。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说,改善中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不仅仅是公平问题,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社会都要求更加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也是一个效率问题,即如何通过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形成更加强劲的国内消费需求,并由此消化和支持不断成长的投资需求。

  事实上,虽然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但财政税收安排明显体现了向民生倾斜、低收入者倾斜的力度。常修泽预计,未来“国富”与“民富”将会是相互促进而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国民共富”的目标将有利于不断增长的中国国民收入得到更为合理的分配。(季明 李云路)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