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讨论的“十二五”规划,一个重要问题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收入分配问题现在已经是关系到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对各位代表和委员进行过一次调查,收入分配被列为关注的第一个焦点问题。
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调整结构,像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内需与外需的结构等,而内需、消费都与收入分配密切联系在一起。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尽快扭转多年来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应干预初次分配吗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目前有一个争论,即政府的着力点究竟应该在初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上?如果着力于初次分配,政府能够做些什么?
目前中央政府已明确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是,怎么提高?有些地方提出,企业必须给职工增长工资,有的提出工资涨幅必须不低于企业的利益增长幅度,或者不低于当地GDP的增长幅度等一些行政性办法和建议。但是,有很多学者对这些表达了不同看法,认为初次分配应该交由市场来解决,政府主要是在二次分配里做文章。
还有学者提出应该学习日本曾经的做法,即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但很多人担心,这是不是会层层落实到地方各级领导一把手的责任制,最后又会变成一种行政性办法?是不是会不适当地干预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甚至是会不会回到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当时对于工资的控制?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又处在城乡劳动力分割、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在“刘易斯拐点”未到来之前,劳动报酬低就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除非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否则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客观的,所能做的就是调整二次分配,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税收调节等。
这是目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比较大的争论。针对这些争论,笔者谈谈一些看法。
笔者认为,不能只从劳动力供求数量上分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这种分析只看到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数量特点,而没有分析其体制特点。
按照人口增长态势,从1980年到2020年左右,我们都将处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态,这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数量分析。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劳动力资源正处在由政府统一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型期,这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析。
用体制转型的观点来分析分配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劳动力劳动报酬过低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正是劳动力体制转型不到位、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或者没有合理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初次分配上至少存在四个问题。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