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之争,没有“好人”“坏人”之分(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国美之争,没有“好人”“坏人”之分(2)

2010年10月16日 10:2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民主时代:法律说了算

  天有不测风云,看似平静的帝国隐藏着风险。

  突然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陈晓做的事情,让黄光裕感到不满。觉得应该换掉他,才能让帝国获得更大的发展。

  黄光裕向其他股东提议,“咱们把陈晓罢免,再换一个叫邹晓春的人。”这个提议要实现,黄光裕至少还要征得16个股东的同意,加上自己的35份权力,达到51份,才能将想法变为现实。

  黄光裕的这个提议让陈晓很不满。他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咱们重新划分权力,把原来的100份按比例扩大,变成120份”。这其实也就稀释原来每股的权力,把多出来的20份卖给帝国以外的另外20个人。这样,帝国的主人从原来的66个变成了86个,这样的结果,是黄光裕要想实现自己换掉陈晓的想法难度更大了,他需要说服更多的股东。

  这就是权利冲突。帝国时期,这种冲突很好解决,黄光裕可以一句话就让陈晓走人。

  但黄光裕显然明白,帝国早已经不存在了,在这个崭新的“非帝国时代”,强权不再管用,暴力也不再管用,一切的行为要依规则而行。作为股东,尽管是最大的股东,他想要换掉陈晓,必须走一个复杂的程序。这个程序就是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弹劾”他不信任的管理者。

  黄光裕就是这么做的,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供股东大会“审议”。在投票的时候,黄光裕占有优势,他的35份权力相当于35票,而整个帝国只有100票。他如果能说服16个人同意,就可以“为所欲为”,即使不用说服一个,只要没有超过35票支持陈晓,他也能赢。而陈晓则不一样,他需要说服更多的人,才可能胜利。

  在这场投票过程中,显然陈晓是没有优势的。他要想胜利,更多是靠自己此前的业绩以及对未来的承诺,来赢得其他人。

  9月28日,股东们聚集在一起,就陈和黄的提议进行投票。结果有点令人意外,多数人不同意换掉陈晓,多数人也不同意再引入更多的股东。多数人认为目前的状况挺好的,不要改变最好。对于这个结果,许多媒体总结为陈晓胜,黄光裕败。

  面对这一投票结果,不管陈和黄是否满意,必须接受,并执行。

  那么,回头看,在这场冲突中,谁的力量最大?不是黄,不是陈,也不是任何一个股东,而是规则。大家的底线是认同这个规则,谁如果敢破坏这个规则会遭到上天的处罚!这个上天,其实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法律。

  这个规则是美好的。干扰、破换这个规则一切行为都是罪恶的。这个规则运行的场所,叫市场。

  旁观者:要尊重游戏规则

  之所以要用较大的篇幅虚构一个故事,是为了厘清,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这场争论。这里说的旁观者,是指并不拥有国美股权,但在此事上愿意表达看法的人们。

  国美内部的矛盾公开化以后,旁观者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了大量的观点,尤其是在网络上,支持某一方,成为许多人表达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观点中,据观察,支持黄光裕者声音比较大一些,而支持陈晓的人似乎相对较少一些。在一些网络调查中,支持黄光裕一方的,点击量明显占多数。

  为什么呢?许多人认为陈晓的行为有违传统文化,对“老板”不忠,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不愿意容忍的行为,至少,在道德层面,黄光裕占有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对应,许多人认为,陈晓的行为“不道德”。甚至有人问,家族企业,以后还敢交给外人管理吗?

  面对这样的局面,更多的旁观者,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舆论上有优势在股权上更有优势的黄光裕,驱除陈晓将是简单的事情。但最终结果,却让许多旁观者出乎意料。陈晓“赢了”。

  这又是为什么?是多数人没有站在“有理”的一方吗?如果旁观者判断失误,“错”在何处呢?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