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已经不再是一个帝国,没有国王;在“共和国”里,只能按照民主的规则,选票说了算;旁观者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双方是否遵守了法律和规则,而不是按照“好人”“坏人”贴标签
国美电器:从帝国走向民主
围绕股权以及股权背后利益的所谓“国美之争”,在9月28日暂时告一段落。由于此事涉及曾经的“中国首富”、公众所熟悉的国美电器、上市公司、权力、金钱、恩怨、传统文化等诸多关键词,这场争夺,引来了空前的关注并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漩涡。
舆论在国美之争的论战中,几乎没有禁区,相关方、不相关方,几乎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尤其在网络上,公众的表达更为自由,甚至出现不同“派别”的语言攻击。
这本身具有诸多意义:通过争论,更多的人了解了上市公司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在其背后,隐喻着责任、权力、权利、投票、表决等等要素。因此,在相关利益方的争执暂时告一段落之际,重新检视这一事件,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抛开当事方的对错与恩怨,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旁观者在这一舆论漩涡中的表现,试图对舆论本身或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
不妨从一个“虚构”的故事开始。
有一个叫黄光裕的人,创建了一个帝国“国美电器”,他是这个帝国的国王。国王可以亲自管理这个帝国,也可以委托别人管理这个帝国。
这个帝国里的收益,都是他的,他对这个帝国的规章制度、人事任免享有终裁权,所以,他委托的人,必须向他负责,不然会被换掉。
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他想要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帝国。但这需要成本,需要钱。他于是把自己的帝国分成了100份,或者叫100份权力,或者叫100份股权,他自己留下35份,把另外65份卖掉,获得了更多资金以便开疆拓土。这其实对于出卖自己的股权,或者等于向别人借钱,大家一同做帝国的主人。
通过计算,他认为,即使自己只有35份,但如果拿卖出那65份的钱去扩张,将来自己的收益会比自己拥有100份时候的收益更大。也就是说,35份的绝对值将会大大超过以前那100份的绝对值。
这样一个过程,在现代公司治理领域叫做公司上市,也就是把公司的股权公众化,或者叫公司公众化。
在这个故事里,所谓公司上市,其实就是黄光裕将自己的帝国部分地“民主化”,也就是有事儿大家商量着办,大家一同做主。
我们继续讲这个故事。
姑且设定那65份卖给了65个人。这65人和黄光裕一样,都叫股东。
这样这个帝国从此前只有一个主人变成了拥有66个主人,或者属于66个股东。这个帝国的性质改变了,也就是说,它不再是帝国,也不再有国王,或者可以叫它“民主共和国”等等。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仍然叫国美电器帝国,一个没有了国王,但有一群主人的帝国。在这个新的帝国里,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叫董事会,里面有若干董事,是66个人的代表,董事会的首脑即董事长的名字叫陈晓,他们受委托管理这个帝国,其职责是通过管理让所有66人获得更大的收益。
由于黄光裕拥有35份权力,那么,他对董事会的影响就比较大,甚至,董事会里直接有多个代表、甚至陈晓都是他委派的。当然,前提是他派出的代表甚至董事长,也就是那个叫陈晓的人,需要经多数股东的同意。
也就是说,即使在黄光裕的推荐下,陈晓获任董事长,陈晓其权力来源并非来自黄光裕一个人,而是来自包括黄光裕在内的多数股东的共同授权。显然,陈晓的使命是对所有股东负责,或者对多数股东负责。除非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某一个股东,比如黄光裕通过收购别人手中的“份儿”,使自己的“份儿”的数量超过了50。
就这样,国美这个已经不再是帝国的帝国,可以在一个不拥有股权或只拥有极少股权的陈晓的带领下运行。
参与互动(0) | 【编辑:陈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