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必和必拓最终要完成收购最关键是要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目前情况下,中化集团仍可以联合其他财团通过分拆并购收购该公司,但同样需要面临加拿大、中国等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来自市场消息人士的信息透露,中化集团已经与包括花旗、汇丰在内数家银行进行会晤商讨竞购事宜;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淡马锡也将与中化集团合作参与此项竞购。
而一则确信的消息是,加拿大钾肥负责人Bill Doyle此前在公司官方网站的一段视频中表示,除了必和必拓,确实有好几家公司对这笔交易很感兴趣,“有一些是我们去接洽的,另外一些则是自己找上门的。”
截至目前,针对这场传闻,中化集团新闻发言人李强对记者表示,公司不会对这些市场传闻给予任何评论,但他也强调,中化集团确实一直在对此事保持密切关注。
李强解释说,加拿大钾肥拥有中化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中化化肥22%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对于这样的并购大事,公司保持密切关注在情理之中。”
中国竞购会推高价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计,中国的参与可能将此前的收购价格从每股130美元提高到每股181美元至188美元。
“一旦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取得成功,作为主要的钾产品进口国,中国钾肥进口总量的一半将受必和必拓控制。”这是目前国内多数观察人士对于这场并购的看法。
2008年,钾肥的价格从2006年的不到150美元/吨飙升到了近1000美元/吨。钾肥价格的快速上涨致使当年农民种粮成本大为提升。市场人士认为,一旦国际巨头垄断钾资源,极有可能乱抬价。必和必拓并购的背后是要控制整个钾肥市场及其定价体系。
中国能源网总裁韩晓平是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并购的人士之一,他认为为了保证国内粮食安全,粮价稳定,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中国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竞购。
但对于并购本身,也有业内人士也表达了不同看法。一个代表性观点为目前中化集团的利润约为100亿左右,而必和必拓提出的390亿美元对于中化集团而言过于巨大。中化集团在付出高昂并购费用之后,会不会将其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成业界忧虑。
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中国需求论推高国际资源品价格的舆论层出不穷。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中国的参与可能将此前的收购价格从每股130美元提高到每股181美元至188美元,总价将超过543亿美元。
资料显示,中化集团最近一笔跨国收购为2009年8月以5.32亿英镑(合8.79亿美元)购买伦敦上市公司Emerald Energy。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由中化集团牵头组成的银团通过分拆并购的方式最终是有可能竞购成功的,但这一过程极其复杂,尤其是将面临众多参与方政府的多个监管机构的批准,“各国的监管机构都会从各自利益出发来审视这次并购。”而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类似的分拆并购成功案例。
中国自给率正在提高
数据显示,我国钾肥的对外依赖度在降低,进口钾肥的比重从2004年的70%以上下降到了目前不到50%。
如果中国的企业没有参与并购,或者竞购失败,人们普遍担心,钾肥很可能变成下一个铁矿石。
这些担心源于以下一系列的数据。目前中国的钾肥需求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国内钾肥近50%来自海外进口,近年来国外钾肥企业的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除了此次来自于必和必拓计划并购加拿大钾肥,钾肥主要生产国之一的俄罗斯两大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和西利维尼特钾肥公司(Silvinit)也正在谋求合并,一旦成功,将形成一家拥有1150万吨钾肥产能的生产商,仅次于加拿大钾肥公司。
俄罗斯是我国钾肥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比重在46%左右,加拿大约为26%。对中国有利的消息是,目前全球钾肥供求形势正趋向于供大于求。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肥料工业协会曾发布预测,认为2010年全球钾肥需求将从之前的4900万吨预期基础上增加20%,2014年需求将达到5870万吨。同时,2014年全球钾肥供应可能上涨到7510万吨,产能可能过剩1/5。
来自中国无机盐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钾肥的对外依赖度在降低,进口钾肥的比重从2004年的70%以上下降到了目前不到50%。2010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钾肥129.2万吨,而同期国产钾肥为143万吨。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亓昭英表示,国内钾肥市场价格并不会出现像铁矿石那样比较被动的局面,原因在于钾肥在国内的需求量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据了解,目前我国钾肥的主要产能集中在青海格尔木地区和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据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统计,中国目前钾肥实物产能约550万吨/年,与900万吨/年的需求量及其估计的1440万吨/年的正常施用水平相差较大。但目前国内正在兴建和规划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四川宏峰、亚泰集团、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万吨。
国泰君安的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这些大项目的投产,即使国内钾肥消费顶峰期超过1000万吨,国内的自给率也能达到70%。记者 钟晶晶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