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富了就会懂得礼仪、慈善。可是近日,却出现富人怕慈善,甚至连慈善晚宴都不敢赴的现象。
昨天,“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首次通过媒体向全球澄清,中国之行只是为了“学习和交流”,不是为了“劝捐”。 不过,“巴比游说中国富人”的消息,还是像一块巨石,在中国富豪中间掀起了一阵阵巨浪。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重点策划《中国富豪为何回避巴菲特》,探析中国慈善在当下应该如何发展?详细情况,来看中央台记者申玉彪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庞清辉的采访。
金秋的北京,将因一场晚宴而变得格外热闹。不过,在众多中国富豪的眼中,这场由“巴菲特和比尔 盖茨”举办的“慈善晚宴”却似乎是一场特殊的“鸿门宴”。据《中国新闻周刊》调查,盖茨与巴菲特已经向数十位中国顶尖富豪发送了一封亲笔邀请信函,且注明 “无需做出任何慈善承诺或是进行捐款”。可是,部分中国富人仍然婉拒邀请。
庞清辉:我觉得像陈光标(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本来经济起来就没有多少年,大家差不多都是第一代富豪,所以钱怎么来的,多少还是有一些问题。肯定害怕在追查他慈善事情的同时,可能会把焦点聚集在他财富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上。
陈光标成为收到晚宴邀请后第一个公开回应的中国富豪。在他的名片中这样介绍自己,“中国首善;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 全国十大优秀志愿者。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此,许多人认为,“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捐款是有很多实用主义的考虑。”
庞清辉:因为我们现在还处在创富的阶段,而实用主义是一个现实,一些中层的富豪可能都是这样子,因为在商言商,一般都是利字当头,有好处才会去做。他们觉得慈善是一个和政府建立联系,和政府熟悉的途径。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一方面对慈善捐助有种种税务优惠,例如,美国公司捐助占应缴税款总额10%、个人捐助占50%以下者均可以抵扣所得税;此外,欧美许多国家的慈善风气也比较成熟。《中国新闻周刊》经过调查后认为,“民资成长是慈善发展的前提”,中国慈善工作还有很多要做。
庞清辉: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从来都不缺少慈善的基金,好多人还是挺愿意行善的。只不过存在着一个特别不确定、比较含糊,又真假难辨的慈善环境。我觉得有的富人说的挺好的,他说该捐的自己早就偷偷捐了,不想捐的不会因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就会捐。
我觉得,从企业经营的环境到整个慈善制度、政策这些环境都不完善。其实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责任应该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这很多人都有提到,包括宗庆后也是这样的观点。他说我不去参加并不是怕被劝捐,他认为他们有自己的形式在捐。企业做大,提供合格的产品,保障职工的权益,这些也很重要。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