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8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经

2010年09月16日 13:04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0后”青年,凭着敢冲敢打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在家乡办起了饰品加工厂,他们生产的产品还被远销到欧美等发达国家。他就是永城市大王集乡蔡阁村青年蔡礼权。

  初见到蔡礼权,T恤、牛仔裤、运动鞋,浑身上下充满阳光与活力,很容易让人感到这位80后的“小青年”就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大老板”。“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改变家乡。”说起自己选择的创业路,他侃侃而谈,信心十足。

  10年前,蔡礼权到浙江义乌打工,在一家头饰制品厂做送货员。耳闻目睹小饰品在当地人手中成了摇钱树,蔡礼权萌生了一个愿望:别人能干,咱河南人咋就不能干,那时候我就琢磨着什么时候回乡办厂。

  2008年,蔡礼权回乡投资270万元办起了振东饰品加工厂。制卡、喷漆、烤漆、点花,精巧别致的发卡制作宛若绣花,加工厂俨然一个大绣花坊,发卡款式花样迭出,客户订单供不应求,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地,一下子解决了200多名本村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

  饰品加工对蔡礼权来说虽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但为了把产品做得更好,几年来,蔡礼权除了虚心向业界人士学习技术外,还经常上网购买大量的饰品工艺书籍来熟读,并开始细心留意搜集一切有关饰品的信息,开始了自己艰难而充实的创业生涯。

  在蔡礼权的带领下,全村人都从事起手工艺品加工。走在村里,门口院内随处可见妇女老人三五成群,围拢在一起做活。当记者走到村民蔡胜威家询问起加工饰品的收入时,他还憨厚地笑着说:“一年也就二三十万吧。”

  自打蔡礼权的厂子开张以后,村里剩余劳动力就有了挣钱的地方。70岁的蔡老太告诉记者说,有订单的时候,老板通知就进厂上班,没订单的时候就在家种地,带小孩。“以前外出打零工挣不了多少,我们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厂,一个月可拿几百元!”她说。

  如今,初尝甜头的蔡礼权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路子,他告诉记者说,目前他们的产品还处在产品链的初级阶段,他们期待着积累足够的资金,有朝一日能拥有自己的品牌。该村村主任蔡永西说,村里有蔡礼权的带动,我们打算以单一的饰品加工为龙头,逐步向多样化工艺品产业转变,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本报记者 王平 本报通讯员 张辉 姚坤鹏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