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申遗热”退烧 促保护重于猛开发(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欧美“申遗热”退烧 促保护重于猛开发(图)

2010年09月15日 13:3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湖南省新宁县崀山“八角寨”丹霞地貌风光。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1987年,意大利比萨斜塔(教堂钟楼)与旁边的大教堂等建筑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令“申遗”话题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申遗是为了什么,申遗的巨大花费是否值得,申遗成功后如何平衡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申遗”活动可谓方兴未艾。

  其实,与中国一样,国外曾有过“申遗热”。自1976年世界遗产协会建立《世界遗产目录》之后,各国“申遗热”也曾出现。截至2008年,共有145个国家的878个项目入围。

  由于2000年《凯恩斯协议》(规定每年每国只能申报两个项目,且其中一个必须是自然遗产,世遗会每年只受理45个申报项目)的出台,以及申请、维护世遗的成本极高等原因,“申遗热”在国外开始降温,不少国家将注意力转向如何保护已上榜的世界遗产和国内其他自然与人文景观上面,并对世遗门票价格、维护等有严格的规定。

  从国外申遗的历史经验看,许多国家对待世遗的态度与管理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花 费

  申请维护花费高

  获得政府资助难

  在我国,各类申遗可谓是“重金打造”。从其他国家申遗过程看,申请、维护世遗的成本的确高昂,各国除能从世遗基金会等机构获少量补助外,其他资金需要自筹。  

  本报讯 和我国政府出钱申遗的模式不同,国外申遗资金要么来自景点承包区的承包商,要么来自企业赞助,利用公共财政的可能性也有,但都要经过极缜密复杂的申请过程才能得到。

  为了筹集资金,很多国家都会对世界遗产进行商业开发,但世遗目录设立的初衷,却是保护,本质上是反对商业开发的。开发一旦过度,便会遭到世遗会的警告,甚至有被除名的危险。如果一国政府严格遵守保护原则而拒绝商业化操作,就不得不加大财政补助。

  至于通过涨门票的方式,来获取维护正常运营,在国外尤其是欧美,都要按照严格立法执行,涨也涨不了多少。因此申不申遗,很多时候也是一笔“经济账”。

  由于花费巨大,欧美等不少国家早已不再热衷于申遗。从1995年,美国就不再积极申报,也几乎没有项目再入围世界遗产,政府转而把遗产保护的重点转移到遗产名录上;英国于2008年宣布不再申遗,因为政府发现每年世界遗产景点所带来的收入,远不及维护成本。

  管 理

  国外保护程序严

  商业开发受限多

  近年来,因过度商业开发,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多处遗产曾被“黄牌”警告。

  与国内申遗更看中或更着眼商业开发相比,国外的申遗更关注对遗产的加强保护,通过普及民众的保护意识、控制商业的开发力度、强化政府的监管程度等“多管齐下”的方式进行保护。

  西班牙:

  中小学开设世遗课程

  西班牙拥有42项世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该国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世界遗产的保护课程,这样能保证民众从小就形成尊重、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此外,西班牙有很多遗产保护与古迹修复学校,培养专门的古迹修复人员。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世界遗产的法律保护课程。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