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菁
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已经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想方设法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减少银行和个人的负债,促进信贷,拉动消费和投资,避免经济陷入二次衰退。
货币政策黔驴技穷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引导经济达到期望目标,此期望目标通常为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如果经济萎靡,失业率居高,中央银行则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如果经济势头过猛,通货膨胀失去控制,中央银行则反其道而行之,抬高利率,紧缩银根,给经济踩“刹车”。
针对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美联储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已是黔驴技穷,不可能再有大作为。它的零利率政策实行有近两年,已经达到底线。它采用向银行直接注资的量化宽松政策,将银行万亿美元的资产转成现金储备,希望它们能增加信贷,以达到投资、消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然而美国各大银行现在却担惊受怕,不轻易提供企业和个人贷款。消费者在如此低的利率环境下也无能为力,偿还先前的欠债为当务之急,哪还顾得上再借款消费。所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到达“中性”状态——对经济起不了实质性的刺激作用,也就是陷入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货币政策以前曾立过汗马功劳: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俄国国债毁约引发的全球恐慌、2001年“9·11”后的休克等……这些危机无不仰赖货币政策来力挽狂澜。这些危机更多的是属于流动性危机,一时资金周转脱节,形成恐慌。如果不及时注入货币流动性,也会一环套一环,引发大面积危机。而本次经济危机则是结构性的危机,被称作是信贷危机、破产危机或是资产负债表危机(balance sheet crisis)。总之是多年卯吃寅粮,资不抵债,消费和负债过度所造成的。如果把流动性危机比喻为外伤,需要靠及时输血来缓过劲的话,那这次的信贷危机就类似于内伤,是长期透支所造成,需要休养生息。在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还债,去杠杆,平衡资产和负债,而货币政策希望通过增加信贷来刺激经济,就变成不可能的任务了。
财政刺激层层加码
现在,拯救美国经济的艰巨任务就落在了财政政策上。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增加开支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对GDP的有效需求分成四大类: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净值。政府增加开支来购买产品和服务,可以直接弥补危机后下降的消费和投资,以刺激生产,减少失业。而税收优惠政策则间接通过减税来促动消费和投资。一般说来,增加开支的财政政策时效快,作用比较直接和明显。
自经济危机后,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一直在层层加码。2008年小布什政府期间,国会已经实施了168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措施;2009年奥巴马政府又推出近8000亿美元的复苏法案;2009年7-8月,美国政府实行30亿美元的旧车换新车的补贴活动;2010年5月前,又实行购房退税政策;另外,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也从26周延长至99周。所有这一切,有观点认为美国的GDP产生了1.5倍的乘数效应,但同时也增加了美国政府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或需增大刺激力度
然而,即便在如此强心针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衰退的阴影:经济增长今年第二季度仅为1.6%;失业率仍高居9.6%;通货膨胀1%,低于政策目标的2%,且有通货紧缩的威胁。美国舆论和学术界对此争议四起:极端右倾和崇尚自由市场的人士认为政府的政策无用,干扰市场,应该回归到让市场发挥作用的境地;在支持政府干预的人士中,有人认为政策不够系统,不够及时;也有人认为政策的力度不够,还需要加大筹码。后者的代表人物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他举例称,美国摆脱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因为动用了2倍于GDP的财政政策。这2倍于GDP的开支相当于现在30万亿美元的数值,10倍于现今已经实行的财政刺激政策的总额。
9月6日,奥巴马政府又宣布新一轮的价值为3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其中500亿美元将用于改善火车、公路、铁路、飞机场等基础设施;3000亿美元将用于减免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在厂房设备上的投资等。美国还会不断寻求增加有效需求的新突破点,除了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外,刺激出口和替代进口也会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作者为加拿大皇家银行驻纽约执行董事)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