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完善“绿色通道”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统筹抓好当前“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旨在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细察这些措施,几乎每项都与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农超对接”相关。“农超对接”是近年来我国推出的一项解决农产品(18.87,-0.01,-0.05%)“卖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工作,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重点支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快速检测系统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努力搭建起一条农产品进城的“直通车”。目前,“农超对接”已在17个省(区、市)展开试点,已成功推动陕西苹果、莱阳梨、江西脐橙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门店。
在推进“农超对接”的过程中,超市是个关键环节。只有超市大力开展生鲜经营,“菜园子”才能直供“菜篮子”。以前,超市并不热心生鲜经营,原因很简单,耗损太大。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流通腐损率为20%至30%,肉类为12%,水产品为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超过1000亿元!超市如果经营生鲜,就必须承担流通损失,毛利率就必然下降。一般来说,超市经营日用品的毛利率至少为20%,而经营生鲜类产品只有7%左右。尽管生鲜是居民生活消费量最大、最能带动客流的产品,可它依然成为超市的“鸡肋”。长期以来,超商企业形成固定的经营结构————生鲜食品二成,常温商品五成,工业品三成。
如今,变化发生了。伴着“农超对接”的推进,特别是蔬菜重点基地和蔬菜农场、农产品冷库和冷链物流的建设,生鲜农产品渐渐进入超市,不少超商企业争先恐后地向生鲜转型。以联华股份为例,他们的生鲜产品比例已从过去的20%提高到40%以上,部分门店甚至超过50%。比例提高,销售明显上升。据统计,联华股份上海标超转型门店生鲜销售平均增幅高达70%。
来自福建的永辉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实施订单农业、建立自有基地、强化冷链物流、密集布点、精细货品管理等措施,硬是把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至3%左右,把生鲜经营的毛利率提高到16%。
一批生鲜超市、生鲜早市应运而生,方兴未艾。昆明市表示,未来3年内将推出200个社区生鲜超市;大连市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将社区菜市场改造成新型社区生鲜超市,编织好百姓家门口的“菜篮子”;天津、湖南等地大型超市纷纷推出“生鲜早市”,早晨六七点就开门纳客;不经意间,“水果超市”、 “蔬菜超市”遍布京城街头……不仅货品新鲜,而且价格比农贸市场还低。
这样的变化向人们展示了超市生鲜经营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有人统计,农产品流通要经过40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散状分开,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流通成本和损耗。实行“农超对接”后,在农产品从种植、采购、包装、冷藏、物流到售卖这根长长的链条上,超市成了龙头。由它出面整合生鲜农产品流通流程,不仅大大缩减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保持了蔬菜等农产品的新鲜度。同时,经营生鲜的超市还一手牵着蔬菜基地,直接关系到菜农的“钱袋子”;另一手牵着蔬菜消费者,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由此看来,要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大力倡导生鲜农产品超市化是条现实之路。
万事开头难。尽管有商务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农超对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难题亟待破解。比如,生鲜经营投入资金大,运营成本高;比如,生鲜毛利率低,损耗高;比如,冷库容量不足,冷链物流较弱;再比如,生鲜产品脆弱,保鲜管理难度大……好在如联华股份一样,许多大型超商企业已展开实践,各地也在推动,我们相信,随着超市生鲜经营日益红火,会有越来越多的“菜园子”直供“菜篮子”。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槊】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