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球气候变暖将使世界粮食减产,价格上升。
近两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现象频发,旱灾、热浪和洪水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密集,对世界各国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今年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所遭受的旱灾和火灾就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一趋势加以遏制,世界各国都将受到影响。
近日,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研究发现,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200多处稻田,每日最低温度不断升高,夜晚越来越热,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水稻不断减产。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由于降雨和干旱的规模高于常年的气候变化,世界一些地区已开始呈现出农业经济的脆弱化迹象。如果没有大量的资金和新技术的注入,发展中国家的小麦产量将下降30%以上,并会引起灾难性的价格暴涨,到本世纪中叶小麦价格可能会上涨170%~194%,大米价格也将上升121%。
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自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粮价在逐步上行,这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粮食产地受灾等因素引起的,与国际粮价无关。且在国家调控下,我国粮价仍然保持在合理的空间内波动。
根据国家发改委监测,今年上半年,芝加哥市场小麦、玉米期货价格和泰国大米现货FOB价分别为每吨177美元、143美元和496美元,比国内批发价格每吨分别低880元、1060元和660元左右。即便是国际粮价上涨较快的7月,国内小麦、玉米、大豆批发价格也分别比国际市场(美国、巴西现货价)每吨高695元、1005元、813元。
而且,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各品种产量的1%,主要粮食品种能够自给自足,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即便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对我国粮价影响也较小。基于此,对于当前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暂时不必急于跟随其推出相关政策来干预国内市场,但要认真跟踪和观察,做好各种准备和预案。
特别需要指出,这次国际粮价波动提醒我们,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两大隐忧。一是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农业灾害多发频发,粮食生产需要“远虑”。东北四省区粮食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入夏以来吉林、辽宁等地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困难。
这一方面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措施,根据对未来气候的预测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管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抵御能力,从根本上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稳妥地应对各种因素引发的国际粮食市场波动。
二是外资粮商在我国粮食市场的布局步伐加快,需要“近忧”。在各地今年早稻收购中,社会企业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根据国家粮食局有关数据显示,江西省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量为4亿斤,占总收购量的41%;湖南省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19万吨,占总收购量的61%;陕西省非国有企业收购粮食占总收购量的50%。这些数字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粮食市场改革进展明显,非国有力量开始壮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资粮商正在进入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布局。
而这一点很有可能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带来隐患,外资企业占据国内食用油市场半壁江山的教训可能在其他粮食品种重演。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放松国内粮食安全问题。(赵坤 丁飞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