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4日国美电器董事会与大股东双方矛盾不断升级至今,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无不充满着戏剧性;一天一天的变化和进展如章回小说,无不吸引着诸多观众。
财经媒体对国美事件的持续关注,其实早已超越了黄陈二人的个人恩怨,但这一事件本身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界一件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它将给中国企业界,尤其是给民营企业家,带来一个经典案例,从本案中能找到诸多实证,特别是股东和董事会之间在公司治理之间的矛盾、内部人控制、公司高管的忠诚义务、法律框架、制度规则等问题。
在国美之争被媒体尽可能地全部展现之后,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管理层为了掌握决战的主动权,将国美电器的特别股东大会的日子,定在9月28日这一法理上的最后时限。仿佛胜负都要等到这一天。
然而,戏剧性的变化是在8月30日,黄光裕二审维持原判,其妻改判缓刑,当庭释放,而杜鹃的“复出”,使得国美事件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这在很多人看来,杜鹃的“复出”将增加黄光裕方面的胜算。
现在看来,这时候来猜测黄陈双方的输赢,以及国美未来的成败,可以说都一厢情愿,都属于押宝,没什么实际意义,而真正的意义在笔者看来,正是这一事件发展的本身。而这一事件所呈现的问题,可以说正是当下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或将遇到或碰到的问题。
谁执掌公司?谁对公司负责?公司的控制权到底该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股东与董事会的冲突如何化解?如何从个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经理人的操守和经理人的制度设置,制度和人谁更靠得住?公司是围绕个人和大股东建立还是围绕制度建立?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如何建立?对老部下和新的力量的信任度如何建立?民企想做大做强的主要动力源来自于何处?是不是完全就依靠资本的力量?老板们如何更加明细和职业经理人合作的条款,授权,监督的内容?家族成员和个人的独断如何要向公众公司转变?经理人如何和大股东间建立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家族企业与经理人文化的碰撞,控制权与分权,控制权与现代企业制度,聚财与散财,管理层与股权激励机制,对PE资本的合纵连横等等,这些都是待解的问题。
可以说,国美之争一时还难下结论,也无法给出明确的判断,也不好说谁是谁非。原因很简单,不能盲人摸象。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国美,使其健康发展。
国美事件的产生,可以说既偶然又必然,这样的案例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因此它的典型意义可能正是来自既偶然又必然。
其实,类似这样国美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多多少少也在一些企业也发生过,如创维的黄宏生,老板出事了,也是经理人使得企业平稳过渡,并得到快速发展;如王志东,董事会与经理人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出局;还如苹果的乔布斯的几进几出等等。
目前,大家几乎把一切的关注点都放在国美控制权之争上了,其实在笔者看来并不完全是这样的简单。关于黄光裕的股权的保护,显然需要全社会重新审视,虽然黄光裕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仍是国美第一大股东,从法律上讲,黄光裕依然拥有公司法和国美公司章程所赋予的话语权和投票权。而作为以陈晓为代表的管理层,出于对国美更长远的利益和诸多股东的角度考虑,在有意地对黄光裕进行必要的分割也是一种必然,就如陈晓对国美过去两年来的国美股价波动所给出的解释。
谁有胜算,看来真要等到9月28日的投票权了。除外乎在这期间出现“第三方”能把此事摆平。
而在国美之争中,有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就是争执双方都是通过媒体发布自己的声音,都是在法律框架和制度规则下出牌的,无不体现了游戏按规则下的“你来我往”,和彼此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彼此都在从法律的范围内寻找各自支撑点,而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无不体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游戏和商业民主。
国美之争正是在全面公开的状态下上演,使得这场大戏有看头,有嚼头,才有多重意义。在笔者看来,到目前为止,黄陈的对策和所出的牌,还都是阳谋,没有阴谋。而这场阳谋商战,正是看点所在。
当然资本的力量会给国美之争一个结果,但国美的未来还是靠国美自己。 (志勇)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