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游资炒作下生姜涨价50% 下游商品酝酿提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市场游资炒作下生姜涨价50% 下游商品酝酿提价

2010年08月30日 09:00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大蒜、绿豆之后,生姜的价格近期大幅上涨。来自新华社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至8月间,生姜的价格已连涨33天。与今年初相比,生姜的价格涨幅高达50%。专家分析认为,生姜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货币过度充裕,造成游资不断寻找可以突破的领域,而生姜与绿豆适用于炒作的共通点是:产地较为集中且易于储存。

  现象

  姜价涨50%,下游商品酝酿提价

  来自山东莱芜生姜主产地的生姜收购价格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生姜收购价一直高据8~9元/公斤的水平,与年初的6元/公斤相比,大涨40~50%。在莱芜从事生姜代收业务的59岁的卢继姜这样形容:“今年3月时,生姜收购价格为3.2元/斤,该价格一直持续到五一前后,而后是‘一月几毛钱’的上涨,至7月中旬最高时已达到4.5元/斤。”

  “正常的市场收购价(批发价)应为2~3元/公斤,现在却疯涨至7~8元/公斤。虽然公司早与农户签定了生姜供应合同,但也只是保量不保价。生姜价格的不断上涨,势必导致姜茶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福建好日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万祥告诉记者:“生姜是当年生农产品,年初播种,年底收成。目前上市的也只是嫩姜,不好用作红糖姜茶的生产。碍于仓储能力的限制,好日子现有干姜储量不到100吨(每10吨生姜,可生产1吨干姜或干姜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与今年初拟定的收购价相比,生姜的涨价幅度高达三倍。折合其他原材料等涨价比例,综合成本也上涨了50%左右。逼迫于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公司正考虑将好日子红糖姜茶提价30%。”可是提价也不是想提就能提的,谢万祥面露难色:“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都有一定的供货时限和一定的价格区间,无论成本如何增加,也得按合同价出口。而且价格不是自己一个人能说了算,得看市场反映。但依我看来,生姜的价格到年底仍会维持高位水平,所以姜茶提价也只能是势在必行的。”

  专家分析

  减产等多方面原因致生姜涨价

  生姜价格的疯涨究竟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正常体现,还是像大蒜一样有民间资本在炒作?全球知名投融资及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咨询总监戴巧灵日前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导致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价整体水平在上涨。据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了3.3%。在各类蔬菜的一片涨声中,生姜的价格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同时,季节因素也导致了‘青黄不接’,再加上受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多雨天气、自然灾害多发等因素影响,今年生姜的销售供不应求,也就成为涨价的主要因素。而近几年来,生姜价格相对较低,农民在种植面积上有压缩的趋向,导致产量下降,待供求关系形成一定缺口时,价格上涨是必然的。”戴巧灵说:“此外,同属于辛辣调味品的蒜、姜价格也有‘联动效应’,当大蒜价格走高时,势必传导生姜价格也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在生姜涨价的背后,也显现了炒家的身影。”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调查,炒家的炒作手法与此前的大蒜很相近,他们会先在姜价相对较低的时候囤积一部分生姜,然后用一部分资金到批发市场高价收购,接连数天后姜价被迅速拉高。炒姜客随即在高位出手,套现离场。

  市场游资炒作易储存的农产品

  为什么生姜继绿豆、大蒜后成为被炒作的目标?戴巧灵认为,出现炒作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货币过度充裕,造成游资不断寻找可以突破的领域。

  “从去年的炒房开始到今年的绿豆和大蒜的炒作,都和货币过度充足有关,尤其是今年4月打压楼市的政策出台,使得房价上涨预期减弱,部分资金转战农产品。而可以炒作的农产品,不可能是一些难储存、易坏的品种,如桃子,因此只能找大蒜、生姜和绿豆等产品作为突破口。”

  戴巧灵认为,生姜和绿豆均有适用于炒作的共通点。“绿豆一直在10元上下运行,现在又有生姜加入这个行列,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地比较集中,且易于储存。炒家只要控制一个地区市场就可以引发全国价格上涨。同时,炒家可以在价格低时进货,储存一定时间,当自己手中货源囤积到一定量后才开始炒作。”

  戴巧灵表示:“货币如同水库中的水,如果少了影响市场流通,如果多了则会对一些商品的价格造成上涨推动力。而被推动涨价的产品必定是出现一定紧缺的商品,如绿豆出口需求旺盛,生姜减产等。”(记者 徐毅儿)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