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卸任,由现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接任。李荣融,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的第一任主任,在其领导下,国资委出色地完成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力推央企重组整合。
央企从196户减至123户;86家(包含其控股的子公司)央企在A股上市,其控制的上市公司为152家;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已占沪深两市总市值的35%;2009年中央企业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09.3%……这些数字或许就是李荣融对自己在国资委走过的风雨七年提交的最完美的答卷。
在李荣融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中国国有企业和资产未来的持续重组整合、打造核心技术的发展壮大之路。
央企重组 风雨七年
国资委在“掌门”李荣融的领导下确保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打破垄断、促进央企在行业间协同竞争,引入董事会制度,推进了国有资产上市步伐,健全了法律法规体系,强化了出资人监管,并指导央企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4年,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底,央企数量要减少到80至100家。2003年至今的七年里,从196户到123户。尤其是2007年,央企进入“大整合”之年,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虽然“大整合”后,央企的数量在减少,但营业收入却呈每年递增的趋势。在2003年至今的七年中,中央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8%,实现利润年均增长19%。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之际,在2008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荣融说:“央企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能不能‘过得去’。”然而,在2009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李荣融就带来了央企走出低谷的消息。在经历了“重组整合”洗礼之后的各央企,无疑向世人证明了他们勃然的生命力。
明确主业 做大做强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国电、宝钢集团……李荣融掌管的正是这些万亿级的豪华战舰,在七年央企重组方面的推动工作中,他的思路从最初的“扭转央企行业分布过宽,资源配置不合理”,逐渐调整为“扶持行业排头兵”。
在减少央企数量的同时,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要精干主业、剥离副业、优化布局结构,从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国资委每年都会强调,加快央企重组和调整的步伐,并表示争取培养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李荣融曾表示,做好主业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央企的基本要求,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国资委给央企确定经营目标,并明确央企的主业,国企要照国资委确定的目标和主业去经营。”他还曾表示,“中央企业近几年进步很大,但主要依赖于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事实上,许多央企近年来一直在加快明确主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在国资委明确发布“退房令”前后,中远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等央企也不约而同地纷纷出让旗下相关房地产资产。相关分析师认为,只有剥离掉这些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资产以及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央企才能集中精力做好主业,做大做强企业。
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按国有资本占有量计算的主业集中度平均水平为87.79%,户均占有国有资本额达到161.07亿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电信、电力、石油石化、航运按照国有资本占有量计算的主业集中度均超过90%,航空、军工、煤炭行业达到80%左右。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文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