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珠海8月26日电 题:珠海三十而“思”:思想有多远特区就能走多远
作者 冒伟 章龙飞
今天是珠海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日子。专此举行的珠海特区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为珠海下一个30年的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思想有多远,特区就能走多远。
来自北京理论界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学术界的理论权威,与来自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上海浦东新区、汕头特区、中山、江门和珠海本地的官员、学者共100多人与会。与会者就特区的成功经验和历史贡献、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历史使命等理论课题进行了广泛研讨。
陈宝生:特区在路上
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教授说,30年的特区依然在路上。
特区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6件事特别漂亮,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陈宝生称之为“六定”。一是“定名”为经济特区,而非出口贸易区之类;二是“定策”,中央给出了一些特殊政策;三是“定位”,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四是“定性”,姓社而不是姓资;五是“定向”,发展外向型市场经济;六是“定理”,总结出市场经济的理论成果并推向全国。
陈宝生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路上,特区也仍然在路上。特区要一直“特”下去,特的形式不能变,特的内容可以调整。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型、新的发展方式的探索,特区应当作出新的贡献。
卢中原:再闯新路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研究员说,特区要在先行先试、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为全国再闯新路。
特区在市场经济领域的示范效应已经在全国显现出来了,新的增长极在全国不断涌现出来,像福建海西经济区和台湾合作开发平潭岛的举措,就很值得特区借鉴。卢中原说,横琴岛开发应该成为珠海“先行先试”的重要载体,在这块岛上,珠海可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卢中原说,中国的改革第一个经验就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想深圳、珠海这样一些走在前面的特区能不能在这些方面先行先试?给我们的改革动力加一把火,使全国形成一种共识:中国的经济转型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保障是推不动的。
韩康:珠海是个特例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教授,在谈到城市化和现代化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普遍现象时说,珠海是个特例,甚至是个反例。
韩康说,珠海30年坚守蓝天碧水的发展道路,给我们提供了两条宝贵的借鉴经验。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可以兼容起来的,“顺势而治”的珠海模式值得研究。二是生态环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要付出的成本,但如果能设计出一种好的制度的话,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源。
韩康还对珠海推进社区建设的成果经验给予了积极评价。
专家:理论引导未来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在研讨会上提出的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三型社会”,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还对珠海重视理论建设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对整个理论界都将会有所贡献。专家们认为,下一个30年更需要理论的引领,理论本身也需要丰富、发展和超越。有了正确的理论,特区也就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与会专家还预祝珠海的改革开放事业,就像珠海的自然生态一样天蓝水净,再创辉煌。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秦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