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冠”内蒙古为何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八连冠”内蒙古为何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

2010年08月19日 19:4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内蒙古自治区全区上下却是特别的低调和冷静。

  “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迫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必须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下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如是说,“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速度。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强化富民指标,像抓强区一样抓富民。”

  冷对“八年连冠”

  为何今年起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

  统计显示,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18%,到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88美元,居全国第七位。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一改过去边疆农牧区的形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城市化率达53.4%。

  “自治区提出,从今年开始,内蒙古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国第一,而是要集中精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争第一,不是说我们抓发展的劲头有所松懈,而是把抓发展的着力点从追求速度转到追求质量效益上来,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加、老百姓得实惠的基础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副局长周耀亭分析认为,内蒙古今年起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原因有五: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高增长不协调,没有做到“水涨船高”,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的问题;其次,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其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滞后,现代农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经济主要依靠能源、冶金等资源性工业拉动;其四,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其五,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攻坚难度增加。

  据介绍,在内蒙古,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8%,仅能源一个产业就占37%,而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三个产业之和才占15%左右。这种单一的、不平衡的产业结构,一旦受到外部市场变化影响,对整个经济的冲击将会非常剧烈。

  “我区万元GDP能耗为2.01吨标煤,大约是全国平均能耗水平的2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安俊义说。

  热看“点石成金”

  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简单的卖资源、卖原料或初级加工

  不争第一,争什么?

  “不跟资源富集地区比资源,而是比谁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更大,比谁的产业链条拉得更长,比谁的产品附加值更高。”通辽市市长傅铁钢说。

  通辽有“内蒙古粮仓”之称,在1200万亩粮食作物面积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占了800多万亩,玉米常年产量在390万吨以上,发展玉米加工产业,成了通辽市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辽玉米加工产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企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耀冬告诉记者,通过循环深加工,1吨收购价在1300元左右的玉米,可以转化出味精、有机肥、玉米纤维等各种产品近1.2吨,产品价值达到4000多元。此外,还有一笔生态效益账。他说,光是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一项,每年就能节约煤炭9.36万吨。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内蒙古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资源型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今后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谓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简单的卖资源、卖原料或初级加工上。

  作为内蒙古工业基础最好、产业部门最全的城市,包头市同样面临着转变的压力。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布局等历史原因,包头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高,形成了采选等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传统生产方式多、科技创新少,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的发展模式。“对于包头市来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依靠技术进步和引进资金改造提升冶金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应用型产业。”包头市副市长冀学斌说。近年来,包头市在结构调整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等一批优势产业,而且围绕这些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

  “包头满地都是资源、原材料。调结构要做的,就是多一道 点石成金 工序。这貌似很神秘,其实也简单。”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韩立新说。

  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给“点石成金”做了最好的注脚。从2003年起,凭借紧邻包铝集团的区位优势,园区引进相关企业,对包铝年产的40万吨电解铝做下游精细加工,如今形成了以化成箔、铝轮毂、铝合金、铝型材等为主导的产业链。据介绍,仅化成箔生产线就达104条、年产中高压化成箔2500万平方米,铝轮毂等汽车铝合金零配件项目近10个、年产铝轮毂500多万只。

  “为什么说是 点石成金 ?看两组数字就一目了然。”韩立新说:“一是产值,现价1.6万元/吨的电解铝,在园区加工成为化成箔后的市场价格是32万元/吨,且包铝或者深加工企业都节省了不菲的物流、仓储成本;二是能耗大幅度降低,包铝生产的电解铝水从熔炉里出来直接输送到加工企业,不需要再冷却成型,下游企业也省了重新熔炼的工序和熔炼损耗,每吨节约近万千瓦时的用电能耗。”

  拒绝“坐吃山空”

  最关键、最紧迫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

  5月18日,没有张扬的场面,奇瑞集团投资200亿元的奇瑞汽车工业园,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南郊沙地上的“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基地”悄然奠基。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业基地,2007年4月才从贫瘠的荒沙地中开辟出来,如今已拥有33个项目,完成投资1093亿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占地100平方公里的这个基地,无疑是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内蒙古经济近年的高增长,鄂尔多斯市功不可没。该市探明煤炭资源储备量达1676亿吨,占全国的1/6强。随着我国对能源、资源需求的大增,鄂尔多斯转瞬间富甲一方 尽管去年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仍以365.8亿元的财政收入在自治区的地级市中独占鳌头。

  鄂尔多斯似乎可以高枕无忧。按目前的开采速度,鄂尔多斯至少可以躺在煤炭资源上“吃”300年,但鄂尔多斯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居人下。“不能躺在煤堆上睡大觉!为实现节能减排指标,为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加快结构转型。”鄂尔多斯人有清醒的认识。

  “ 卖煤卖出个八连冠! 虽然这话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方式的问题。”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崔臣认为,单纯靠卖煤,今后不可能再卖出“八连冠”,对内蒙古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最紧迫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提升旧产业、培育新产业”的思路,内蒙古工业结构在发展中加快调整,增长质量不断提高。除了继续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培育国家鼓励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内蒙古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今年一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80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好于工业整体水平,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37.8%,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7%。新投产风电装机106万千瓦,风力发电量增长了1倍,单晶硅产量、稀土化合物产量也分别增加了48.5%和85%。

  致力“民生改善”

  社会祥和,群众得实惠,比什么都重要

  在鄂尔多斯东胜区西郊的“鄂尔多斯市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一座座漂亮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为了提高生态搬迁来的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一系列政策措施可谓无微不至。搬迁户的住宅价格只有市场价格的1/4,每户还可以低于建设成本的价格获得60平方米左右的一个商铺,连续5年享受每人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此外,为了让这些农牧民“能致富”,鄂尔多斯市把制药企业、羊绒加工企业集中搬到“示范区”内,为周边的居民稳定提供2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社会祥和,群众得实惠,比什么都重要。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有能力做这些事,而城镇化的过程也改变着原有的产业结构。”东胜区委书记王学丰介绍说。

  对于地广人稀、生态脆弱的内蒙古来说,推进城镇化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据介绍,“十一五”以来,自治区致力于将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地区的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到城镇,让农牧民脱贫致富,让生态植被自然修复,同时使得全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

  据对内蒙古西部地区旗县测算,农牧民在乡村生活的月基本生活费用为550元/人;进入到城镇生活后,月基本生活费用为1069元/人,增加的直接支出为519元/人。以此计算,全区城镇化水平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仅基本生活费支出每年就增加1.3亿元。而让农村牧区人口进入城镇居住,还需要住宅、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的大量投入。仅住宅一项,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至少需要新增住房500万平方米。城镇化在转变社会结构的同时,对于扩大内需,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用十分显著。

  毋庸置疑,作为祖国北方生态屏障,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任务似乎更加艰巨。如何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努力提高生态保护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样是摆在内蒙古发展道路上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断在规划指导、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保障民生等方面向不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倾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内蒙古正在探索与尝试。

  地下是黑色的宝藏,地上是绿色的屏障。昨天,内蒙古靠黑色的资源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今天,这个以绿色草原闻名天下的北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正以全新的姿态探求草原儿女新的富民强区之路。(记者岳富荣、杨涌、邓建胜、孙秀艳、贺勇、辛阳)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