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农业灾害多发重发。尤其是近期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让许多人关注粮食生产。国际粮价波动会不会导致国内粮价大幅上涨?国内气候异常会不会导致粮食供需紧张?全年粮食生产情况如何,会不会出现大幅减产?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
气候异常未对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每年7月,是全年粮食生产交出第一份成绩单的时候。今年这个成绩非常不错:夏粮总产2462亿斤,虽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仍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其中,夏粮的主要品种冬小麦产量还高于上年,实现了连续第7年增产。
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上升。从上半年来看,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态势。
但上半年的气候极端异常,其滞后影响仍然成为粮食生产的严重桎梏,并直接导致早稻因灾小幅减产———早稻是夏粮和秋粮之间的一季粮食作物,所幸其所占的比重很小,并未对全年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秋粮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主要取决于秋粮。目前我国秋粮长势总体较好。
炒作因素消失价格将回到供求面上
受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市场预期全球小麦将减产,导致7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市场担心欧洲和美国农业主产区高温天气可能造成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玉米、大豆价格也有所上涨。一些人担心,全球粮价高涨之潮将席卷中国。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出现国际市场粮价的全面上涨。从国际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看,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全面大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即使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小麦价格涨幅较大的情况,也不会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明显冲击。
事实上,由于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多年保持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不足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除大豆外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都能自给,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这轮粮价上涨主要是由近期市场炒作题材增多、炒作加剧引起的。虽然部分小麦主产国因灾减产,但全球小麦产需仍能够保持基本平衡,且库存水平较高,加上玉米、大豆、大米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格局,随着近期市场炒作因素的逐步消失,价格水平将回到供求基本面上。
国内粮价不会因灾上涨
据发展改革委监测,上半年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3%。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新麦价格高开且上市初期涨势较快。
分析人士认为,其中有对粮食生产因灾减产的预期因素,但重要的是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调控作用。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做到继续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是有把握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粮食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目前物价抑制上涨的因素大于上行因素。7月,多数地区新麦收购价格趋于平稳,前期涨幅较高的粳稻收购价格在国家调控作用下略有回落;籼稻、玉米收购价格继续上升但升势趋缓,大豆收购价格略有下降。
下半年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但要高度关注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
粮产1万亿斤有望完成
年初,我国确定了“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晚稻及秋粮生产将面临“大考”。
“目前看秋粮生产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晚稻———晚稻栽插期相应推迟,长江中下游地区栽插期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造成秧龄偏大、分蘖力减弱、生育期延后,增加了后期遭遇寒露风的风险,可能导致抽穗扬花受阻、空壳率增加。”韩长赋同时也表示,“晚稻刚刚移栽返青,距离收获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加强管理、夺取丰收还有很大余地。”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现代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认为,由于早稻占全年水稻生产不到20%,关键是要抓好中晚稻的田间管理,只要中晚稻田间管理抓好,没有大的气象灾害,今年全年丰收还是很有希望的。 据新华社电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