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式的企业并购重组在当下已是常事,然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并购重组中存在众多问题需要注意,合并后企业的业绩往往是企业家优先考虑的因素,但与此同时,人员整合这样的细节也需算在自己的算盘上。
2006年7月 26日,国美收购永乐案一锤定音,然而国“美”永“乐”的背后,一时行家看好的新国美是否真的能笑到最后?四年后的2010年8月12日上午,国美五位高管于北京集体亮相,并表示将与以陈晓主席的董事局共进退。四年的时间,从光鲜照人的国美董事长到三罪加身的阶下囚再到旧部倒戈“光杆”大股东。或许狱中的黄光裕急于罢免董事局主席陈晓、执董孙一丁的职务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这种大股东和经理人之争为何出现,或许要追溯到2006年的那份收购合同。
国美吞并永乐 陈晓独身进国美
2006年11月22日,国美、永乐合并后全新的组织架构公布:4位国美人士进入永乐总部,分别执掌总部副总经理、采销总监、财务总监、综合管理中心总监四个重要岗位。同时,7位永乐人士调进国美总部七大管理中心。陈晓则以新任总裁角色“单枪匹马”空降国美决策层。
据记者了解,2006年国美兼并永乐成功,视国美为其“子嗣”的黄光裕当然不能忍受权落旁人,在陈晓接任国美总裁之前,新任命5名副总裁和1名常务副总裁掌管相关事务,此6人皆为国美旧部,无形中将陈晓架空。而新任的常务副总裁王俊洲,则是新国美构架体系中的实际操盘者。至此,黄光裕对于并购后新CEO的上任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似乎,黄光裕完美的将实权收入自己人手中,他依旧是国美这座大厦的总工程师。
但是让永乐“当家的”任国美新CEO是否为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呢?纵观国美,先后兼并黑天鹅、易好家、武汉中商、江苏金太阳电器、永乐、大中,种种兼并,似乎再没有高管进入国美担任决策要职。国美永乐案中黄光裕对“外人”任CEO这一交换条件的接受,或许只是当时其一念之差。
2007年,陈晓出任国美执行董事,这一次,一向谨慎的黄光裕为何没有在执董名单上安插黄家人而同意将陈晓写入,“可能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黄光裕还是对陈晓有一定的赏识和信任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称。当年国美收购永乐时,黄光裕对陈晓任职的默许,对陈晓的赏识,是不是给日后埋下了隐患呢?
新官上任的三把燃眉之火
然而,一切在2008年11月发生改变,黄光裕因三项罪名入狱,陈晓受董事会之命任国美董事会代理主席,后任总裁兼董事会主席,而后角色转变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直至2010年6月,他辞去国美总裁职务。
短短两年里,国美发生了那些变化呢?
财务危机只可“远水救近火”?据了解,狱中的黄光裕曾致信国美,表示公司缺钱,可以降低股权,但不能放弃控制权。但是,陈晓一个月后选择了美资PE贝恩资本。此前黄光裕胞妹黄燕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时有众多的国外投资者对国美此次融资非常有兴趣,融资条件也比贝恩宽松很多,但陈晓以没有时间谈判为由,不接触、不谈判,才导致公司与贝恩签订了极其苛刻的融资协议。”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通过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惠及105人。其中,陈晓以2200万股取得最大一份。为节约资金,陈晓改变了黄光裕“跑马圈地”的原则转而“苦练内功”。2009年全年,国美关闭了189家门店,新开56家门店,门店数量从年初的859家减少至726家,净减少133家。
上述变化,或已说明陈晓“临危受命”的所作所为,与黄光裕当初的经营理念相悖。黄光裕步步为营,眼下却让国美离自己越来越远,又是走错了哪一步呢?是不是四年前“百密一疏”致使出现当前的不堪境遇?
在如何处理兼并重组中的人员整合问题上,孟教授谈到:“家族企业家在兼并重组时应保证自己在公司股份中占有绝对优势,因为股份是国家对股份持有人权利的法律保障,黄光裕虽然是国美第一大股东,但控股不超过51%,其权威就有可能受到挑战。”
不难发现,黄光裕的现状,与其用人难逃干系。国美陈、黄之争沸沸扬扬,给企业兼并重组中的细节关注问题敲响了警钟。孟勤国表示:现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因信任而将企业交给“外人”管理是很难的,受到经理人经营诚信和社会责任不足现状的负面制约。可见,怎么让“外人”为自己服务,怎么样处理好“人”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资本营运虽是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重头戏,而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人员整合也应受到企业家足够的重视。实习记者 刘思佳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威】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