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黑工"戳中国制造软肋 劳动力成本上升怎应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洋黑工"戳中国制造软肋 劳动力成本上升怎应对?

2010年08月08日 02:53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主编:庄严 编导:李萍萍 摄像:刘勋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不仅需要护照签证手续齐全,而且必须有中国劳动部门出具的就业许可。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打黑工现象也多了起来。前不久,浙江警方就在一次突击检查行动中发现了这样一批洋黑工。

  袜子厂的外国工人

  警察:什么?你是哪里人啊? 你是哪里人?

  工人:(听不懂)。

  7月27日,浙江省诸暨市针对各企业非法使用洋黑工的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民警告诉我们,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外籍劳动者在中国大陆境内工作,必须得到中国劳动部门的就业许可。不过近段时间,诸暨警方发现,有不少来自越南、缅甸的劳动者非法入境,在当地的一些企业打黑工。就在这天下午,他们接到线报,这家袜子厂可能存在非法使用洋黑工的情况。

  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大唐派出所民警 袁霖

  袁霖:你能不能听懂我讲话?

  工人:(摇头)。

  袁霖:听不懂的是吧,你听不懂跟我走一下好吧,走。

  记者:他是什么情况?

  袁霖:他不能出示自己的身份,不能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和暂住证的话,然后也听不懂汉语。

  民警发现,这家袜子厂有4名工人不能提供身份证明,听不懂汉语,而他们的语言,在场的人也都听不懂。

  袜子厂的外国工人

  警察:不会讲汉语?

  工人:(摇头)

  记者:你听不听得懂我说话吗?

  工人:(摇头)

  警察:跟我们走一下,我们要核对一下身份,核实一下情况,请你们配合。

  由于语言不通,检查人员一时难以判断几名工人的来历,民警随后询问了这家工厂的厂长,不过,厂长对几名务工者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袜子厂厂长 寿国平

  寿国平:不是我去招的,他们好象是17号那天,他们自己来敲门,门打开以后,他们是招个手势说到我这里来干活。

  记者:做什么手势?怎么做的手势?

  寿国平:就是要干活,要干活。就是说没有钱,就这样。

  记者:有没有看过他的身份证?

  寿国平:我也没有,我没有看,我也很忙的,

  厂长告诉记者,工厂做袜子基本靠手工,今年生意很好,就是人手不够。10天前这四个人主动上门找工作,尽管语言不通,但生产线急缺人手,就同意留他们下来了。据老板说,这家袜子厂没有固定工资,劳动报酬按件计算,这四个人刚来还不到一个月,还没有结算工资。

  袜子厂厂长 寿国平

  记者:那你怎么跟他交流呢?

  寿国平:不交流的,我也不跟他们讲话的,就是这个手势,看他们的样,就这样。跟他们一样干。

  民警告诉我们,此次检查由诸暨市政府牵头,公安、劳动等相关部门具体展开,已经是两个月来第三次大规模检查。在之前的检查中,已经发现有32名洋黑工,基本都来自越南。为了弄清楚眼前这几个人的身份,警方请来了当地几个曾经到越南办厂的工厂老板帮助沟通,不过几位老板也听不懂这四个人的语言。

  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大唐派出所所长助理 黄锡军

  记者: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黄锡军:下一步我们要核对一下他的身份,主要这个身份,要搞清楚他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四个一句中国话都不会的外国人,突然自己找上门,要到这家袜子厂打工,这件事情听起来挺蹊跷的。更奇怪的是他们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在警方看来,他们的出现简直就像外星人一样。那么,这四个外国人究竟是什么国籍?他们又是怎么入境,到了诸暨的这家工厂?

  几位打工者到底是什么身份呢,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北京的缅甸语翻译。尝试着用缅甸语进行沟通。

  缅甸语翻译

  翻译:(翻译跟四人交流)

  记者:你问一下确切在哪里?

  经过翻译和四个人的交流,我们得知,这四个人来自缅甸。最大的45岁,最小的15岁。两个月前,有浙江商人把他们从缅甸招到浙江的工厂打工,因为没有入境手续,四个人是通过一个口岸偷渡过来的,但是具体是那个口岸他们并不清楚。

  缅甸语翻译

  翻译:他说一个月给他们1500块钱,让他们过来这边干活,结果他们来了以后,一直没给他发工钱,他们就想换另外一家厂,然后因为他们只有两个人有缅甸的身份证。

  记者:第一家厂的地址?

  翻译:他说翻来拐去的他记不住,那那个工厂的名字知不知道,他说因为不会中国字他看不懂,不知道,我说让他带你去那家工厂,他说找不着,他连工厂名字也不知道,老板姓什么他都不知道。

  几名务工人员说,缅甸那边有很多人都愿意到中国打工。在他们来之前,就已经有几百人过来打工了。这一次,他们从缅甸一起偷渡过来的人有几十个,跟他们从同一口岸入境的有二十几个,听说都是到浙江一带打工的,但是入境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