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造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至少有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跟政府和企业挤占过多资源有关
大雨倾盆而下。21岁的王永松在取款机里,领到了上个月的工资,1520元。正当他把钱揣进荷包时,一辆宝马车从路边呼啸而过,泥水溅湿了他一身。
冲着远处早已模糊的宝马车骂了一句后,这个瘦削的青年一猫腰,便飞身跑向马路对过的宿舍。雨雾里,一切都迅速地模糊掉。亚热带的广东,所有的事情,都和这天气一样变化无常。
还没进屋,裤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一接通,原来是广州的堂哥打过来的:下个礼拜天堂哥结婚,请他过去喝喜酒。堂哥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年薪几十万,电话里说说笑笑。
对堂哥,王永松只有羡慕。作为广东南海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员工,从去年5月进入工厂的第一天起,学生时代的无忧无虑就一去不复返了,“钱挣得太少”成了王永松的一块心病。
起初,他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站在流水线旁辛辛苦苦干活,却总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快。在没有原因的被剥夺感驱使下,这个初出校门的年轻人,参加了一场全国瞩目的要求加薪的停工运动。
不久,王永松在另外一家民营汽车零部件厂找到了一份新差事,工资多了三百块钱。渐渐地,一种对现实的无力感取代了最初的愤怒。现在,王永松没有选择地成为流水线上一颗有血有肉的螺丝钉。王永松并不知道,一个叫做收入分配改革的计划,在2010年将要出台,并旨在促使像他一样的人收入会出现变化。
那些无法跨越的鸿沟
王永松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在广东湛江郊区,工厂的同事,快餐店里的老板娘,都喊他靓仔。这个18岁的打工仔最讨厌别人喊他农民工。
在王永松的印象里,农民工是个带有污蔑意味的词儿。出生于广东湛江农村的王永松,对于城乡差别的最初感受,源于小时候的一次走亲戚。
1999年,10岁的王永松,第一次被父亲带到广州大伯家走亲戚。在大伯家,王永松第一次看到了以前只在电视里见到的电脑,大他6岁的堂哥帮他申请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QQ号。
十年前的一趟广州之行,王永松感受到了当公务员的大伯和在老家种田的父亲之间巨大差别。城乡差别的印象深深地烙在了王永松的心头。
那一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农村居民收入为城镇居民的收入的两倍多。从那时起,王永松开始明白父亲为何从小教育他“好好读书,以后上大学进城坐办公室”。
“这些年家里三个兄弟姐妹读书,都是靠父亲在广州打工养着。”王永松说,家中的几亩水稻只够得上全家一年的口粮,种田早已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眼下,家里的三个姐姐分别在珠海和中山打工,而50多岁的父亲,仍然在广州一间小餐馆的后厨里掂勺,肩膀上搭着的一方毛巾,终日为汗水所浸湿。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