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皮书警示美复苏放缓 放宽货币政策也无助增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褐皮书警示美复苏放缓 放宽货币政策也无助增长

2010年08月02日 15: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4月,FED主席伯南克应邀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以“美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挑战”为题,向企业界领袖发表演说。图左为达拉斯FED总裁、达拉斯地区商会总裁费希尔。图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据路透社消息,美联储(FED)近日发布的《褐皮书》称,过去几周美国经济活动整体仍在增强,但并不强劲,再次表明经济复苏势头可能正丧失动能。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一些美联储官员近期都表示如果经济恶化,美联储有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但另一些美联储官员则表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也无济于事,美国正面临日本式通缩。

  《褐皮书》警示复苏势头放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联储在最新一期《褐皮书》中表示,12个辖区中多数辖区的经济形势继续好转,但增长幅度较为温和,其中零售额仅小幅增长,住房市场和建筑业仍然疲软;另外,银行贷款状况依然紧张。

  美联储称,与上一次《褐皮书》发布时相比,克利夫兰和堪萨斯城辖区的经济活动普遍持平,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的经济活动步伐近期有所放缓。亚特兰大辖区对墨西哥湾休闲旅游人数下降表示担忧。

  去年大多数时间,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逐渐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反弹。不过,6月份的经济数据却表明,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特别是消费者支出和本已疲弱的住房市场则尤为明显。

  美联储称,大多数辖区内制造业活动继续扩张,但几个辖区的制造业活动在报告期内有所放缓或趋平。

  美联储表示,夏季伊始的这段时间零售额普遍实现增长,但大多数辖区增幅不大。美联储大多数辖区的汽车销量都在最近数周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大部分辖区的银行信贷状况仍然紧张,一些辖区整体贷款需求有所下滑或处于低位。

  另外,在4月30日购屋税赋优惠结束后,多数地区的住宅市场活动疲弱。就业市场有所改善,部分地区临时雇员增加,薪资压力则“受到控制”。

  BKD Wealth Advisors首席投资官Jeff Layman说,《褐皮书》仅是整体经济正在放缓的又一迹象。“虽然公司业绩普遍高于预期,但所有这些显示经济增长放缓的经济数据却令人不安。”

  IMF: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表美国经济评估报告说,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且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增加,决策者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确保中期内经济稳步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在与美国方面磋商后发表的这份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前景面临不确定性。私人消费需求持续疲软,失业率仍居高难下。同时,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加,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存在二次探底风险,且外部金融环境恶化可能给美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带来冲击。

  报告说,鉴于美国经济复苏仍依赖政策支持且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加之长期内在财政和金融领域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政策制定者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果断行动”,确保经济在中期内稳步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政府今年应继续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明年开始逐步撤出。考虑到通货膨胀预期被有效控制,扩张性货币政策可在更长时期内对经济复苏提供支持。

  美国正面临日本式通缩

  美国圣路易FED总裁布拉德(JamesBullard)日前表示,美国经济面临类似日本“失落的十年”那样的物价紧缩风险。

  布拉德日前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说:“今日美国经济较近代史的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日本式的结果。”但他也表示,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并非必然会出现。

  在报告中,布拉德建议美国当局应重新启动金融危机时期的购买政府债券机制,以刺激经济活动,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他说,英国央行近来买进英国政府债券的政策,有助推升通货膨胀预期。

  放宽货币政策也无助经济增长

  综合《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消息,美国达拉斯FED总裁费希尔日前表示,在提振经济方面,央行该做的工作基本都做了。即使进一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也无济于事。

  费希尔称,监管机构和国会必须通力合作,消除围绕财政和监管改革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他表示,尽管联邦基金利率近零,且有大量获得流动性资金的渠道,企业仍不愿扩大开支。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从金融体系到医保等所有的新监管政策对他们的影响多大。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也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监管当局和国会必须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帮助经济复苏。(记者 滕瑾)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