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的地方达到千元以上。劳动者对于加薪的呼声日渐高涨。有人担心,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会使中国失去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继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会很快失去吗?或许我们仍应乐观。
“乐观”来自于三方面。其一,中国劳动力资源总体上非常丰富。2009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已在10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亿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还有1.2亿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会提供一个长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障。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2400多万,经测算“十二五”期间会更多。
有一种说法是,新成长劳动力开始短缺。事实上,只是新成长劳动力的增速开始下降,绝对数量仍然在增加。尤其是新成长劳动力的概念是16岁以上,真正的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还包括了二三十岁的人。毫无疑问,劳动力市场总体上还是供过于求,这也意味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不会在短期内涨得太快、太猛。
其二,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和谁比”的问题。我国劳动力绝对价格与越南、印度相比,的确要高一些。但和欧美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仍然“质优价廉”。一项测算显示,在制造业,我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约为香港的1/10、美国的1/20,即使再涨一倍,还很便宜。
其三,劳动力比较优势主要看“劳动力费用”,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费用混为一谈。劳动力价格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劳动者收入。劳动力费用则是衡量单位产值所需的劳动者收入。当工人工资涨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出三倍的产值的时候,劳动力费用不是上涨,而是下降。
近年我国劳动力价格增长明显,但同时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也在提高。仅去年一年,我国就有1232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生劳动力中80%以上接受过正规培训。很多地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大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高技术人才不断增加。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劳动力成本提高了,可能在某些领域还下降了。
何况,即使与某些国家相比劳动力价格高出一些,也不意味着投资就会撤走。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好,工业部门种类齐全,产业集群化程度高。例如纺织业在浙江,不用走多远就能把生产服装所需要的所有主配料全都买到。这是许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 人们在看到耐克等一些企业迁到周边国家的同时,也要看到更多高端加工品牌如法国鳄鱼等陆续来到中国设厂,这说明中国不再仅仅是最廉价产品的初加工地和组装地,工艺水平正日趋提高。
总体上看,我国仍拥有大量的价格相对较低、但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劳动力的成本仍然占优势,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继续保持。这也将使我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拥有强劲的竞争力。
从长远讲,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肯定会向上走,但这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些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投资和项目会撤走,但其他产业、其他资本会同时跟进。而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信我们不会一直依赖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白天亮)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