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终于“肯定”了中国政府年初承诺的“3%通胀底线”。IMF最新的报告预计,中国通胀水平在迅速到达高峰后将稳定于2%至3%之间。其实,已经不需要IMF这一“迟到”的肯定了。昨日公布的7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为经济增长回调态势再添证据:51.2%,连续3个月回落。
通胀也许真的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现在的问题是,通胀到底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样的高峰会开始回落?《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CPI的高峰体验或许就在7月。
7月CPI或为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2%至3%稳定通胀”的预测,是将时间限定在一个更为长远的未来。不仅如此,该组织仍然认为“中国的通胀将很快达到高峰”。而根据大多数市场人士的分析来看,7月份这个“高峰”或将出现。
这一“高峰”体验最明显的就是一线消费市场。8月1日清晨,北京市通州区的一个农产品市场内人头攒动,很多消费者发现在蔬菜收获的季节蔬菜价格却比上周上涨了很多。“政府公布的通胀水平为什么和群众的切身感受不符。”一位中年妇女抱怨道。
据申银万国证券最新一期报告显示,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可能会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一个重要证据是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涨。
商务部上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19日至2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1.3%。商务部表示,整个7月份肉价和菜价都在上升。7月5日-11日、12日-18日两周,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暴雨和高温天气交替进行,蔬菜生产、存储及运输受到影响,带动蔬菜价格再次回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预测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的CPI涨幅有望在3%-3.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也认为,估计7月份CPI同比上升3.2%-3.3%。
食品价最后疯狂?
宏观经济走向对“菜篮子”的影响仍然滞后,更易受到“短时气候”左右的食品价在7月再度走高。
《国际金融报》记者昨天在位于北京通州的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发现,和两周前相比,鸡蛋、大蒜、姜、西红柿、黄瓜的价格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大蒜零售价格从两周前的12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20元/公斤。
“现在大蒜的批发价格最低也得15元/公斤。”有菜贩告诉记者,今年大蒜的价格一直在奇怪地上涨。当记者问及是否有人在囤积大蒜时,该商贩表示,可能性较大。
记者昨天还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生姜价格近一个月来出现了超过20%的涨幅,这是继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涨价后,近期又一涨价的“新品”。
据该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生姜在7月初的均价为6.6元/公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涨到了现在的8元/公斤。最高价格一度达到8.4元/公斤,比最低价6元/公斤高40%。此外,很多应季水果的价格也开始出现上涨,目前上市量占主导地位的葡萄价格比去年上升了20%左右。(记者 马继鹏)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