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选择迁往中国内地的代工企业,或许还有一些更隐蔽的利润来源,没有见诸人们的分析之中。这个来源,要到企业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合约中去寻找
全球最大消费电子产品代工厂商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工厂搬家,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其中,经济学家对富士康的分析尤为有趣。
在富士康搬家之前,有些经济学家们曾经断言,工人要求涨薪,会断送了富士康在大陆的投资,因为作为代工企业的富士康利润微薄惨淡,工资成本一点点地上浮,都会要了富士康的命。也有经济学家分析,富士康极有可能因为大陆用工成本的上涨而迁回台湾,或者迁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更久之前的2008年4月,《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的一个月,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新劳动合同法》这一会使“所有人都受损”的体制,将会导致“工业转移到其他廉价劳力的国家去。好些档次较低的在中国的工业投资者搬家,尤其是搬到越南”。
富士康并没有把在深圳龙华的工厂搬到越南,而是要搬到河北廊坊等地。一年之前,张五常所预言的中国“工业转移到越南去”的现象也没有大面积的发生。而在今年6月份,富士康宣布了今年最低的薪资上浮幅度为30%,有些作业员和线组长调薪幅度甚至超过了66%。
富士康的行为,很显然,偏离了经济学家们的常规分析和常规预期。
土地租值的秘密
富士康是一个企业。企业对边际行为所做的收益成本分析,肯定要大大优于外在的分析者。外在的分析者如经济学家们,一定是遗漏了一些什么重要的成本,或者收益。
或许一个解释是,富士康还能承受得起目前的人力成本上涨。据富士康国际 (02038.HK)财报显示,2009年末,该公司平均每个员工的成本为2.78万元,而2008年末,平均每个员工成本为4.22万元,2009年比2008年低52%,整体上涨30%不算什么,66%的上涨仅属个别,不能算作普涨,因此,大不了富士康回归到2008年的用工成本水平。
但富士康财报还显示,2009年,富士康净利润3900万美元,下滑6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9%和0.55%。而且,如果搬迁到内地如廊坊等地,其运输成本还有可能加大,而不是降低。这样的盈利状况,很使人担心富士康迁厂内地之后,还能有什么盈利的空间。
很显然,选择中国内地的代加工企业,或许还有一些更隐蔽的利润来源,没有见诸人们的分析之中。
这个利润,要到企业和地方政府达成的合约中去寻找。
张五常在《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中曾指出,中国模式或中国30年持续增长的秘密,蕴含在中国的县域竞争中。正是中国2000多个县的横向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如同一个公司行为人,将最大的资产——土地产权出租获取租值,使中国经济释放了巨大活力。
在地方政府与企业类似于地主和佃农的合约结构中,政府出让土地的“租值”,指的是具体的土地出让金,增值税地方分成(17%的1/4),以及“投资者带来的声望,要顾及行业是否与县里的其他行业合得来”等租值组合。有时候,地方政府甚至会以“负地价”来获取相对于其他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当一个投资者到一个县考虑投资产出,县政府不仅可以免费提供土地,也可能免费为投资者建造厂房,或把若干年从投资者交出的增值税中的县的分成的一部分,送给投资者。”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