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90后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引燃的那一刻,至少有40亿电视观众知道了李宁,《华尔街日报》称其为“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则免费广告”。市场调研公司为此而做的调查显示,45%的中国消费者,都误以为李宁公司才是北京奥运赞助商。
对李宁来说,这可算不得真正的好消息。多年来,李宁公司一直致力于塑造品牌新形象,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李宁品牌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而不是笼罩在明星创始人的光环之下。
创业初期,这个由奥运冠军创立的品牌,在民族荣誉感中得以成长为中国本土最大的体育用品品牌。现在,李宁遇到了比自己更有活力的竞争对手。2000年前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开始进入爆发性增长时期,福建和广东地区涌现出许多规模较小、竞争灵活的体育用品公司,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也加强了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渗透。
2001年4月,李宁公司进行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忠诚的消费者是崇拜李宁的那代人。在真正的消费者眼中,李宁牌的个性是与李宁本人的形象联在一起的,是具“亲和性、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而不是李宁公司想要塑造的“时尚年轻、具有个性的城市品牌”。
年轻的新生代是体育产品消费主力,但他们并不知道李宁是谁。消费者也无法弄清楚“李宁牌”到底是什么概念。个性鲜明的耐克和阿迪达斯,却越来越得到了中国年轻人的喜爱。
2004年6月下旬,李宁公司香港上市的前一周,《华尔街日报》讽刺李宁,仍然没有树立起独树一帜的形象,是一棵摇摆于“休闲”和“运动”之间的“墙头草”。 2006年初,李宁还对执行创意总监陈仲辉说:“我觉得如果用一个人来形容‘LI-NING’这个品牌,他好像没有性格一样,这个不行,一定要有性格出来。”
与品牌个性化不足联系在一起的,是李宁公司的业绩。从1996年起,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就一直徘徊不前。
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才能取得新生代对李宁牌的信赖,并解决品牌老化问题?李宁选择了专业化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力求年轻时尚化。2002年,李宁提炼出新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并进行专业化的战略调整。此后,李宁公司的代言人也以专业的运动员为主,比如,2003年签约足球运动员李铁,后签约美国篮球员达蒙琼斯及奥尼尔,2009年签下伊辛巴耶娃。
为配合变革,李宁品牌也将重心向高端体育用品市场转移,扔掉原来270元、280元主流价格段的产品,挪到了超过350元以上价位,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主流价格段仅有50元之差,并计划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再次超越耐克。2002年之前,李宁曾长期占据中国运动产品市场的首位。
在这些改革措施下,公司营业额逐年持续上升。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正式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那天,两鬓已经斑白的李宁对媒体说:“我不是一个明星偶像,我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一个商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次难忘的凌空一跃之后,李宁叮嘱公司不要使其蒙上太多的商业色彩。李宁公司政府公关与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随后表示:“李宁点燃火炬并不代表李宁公司,而是代表他个人,甚至只能说是代表13亿中国人。”
李宁乐意听到的消息是,很多人不认识李宁,但却喜欢李宁牌的产品。“外部有一些人说去李宁化,我觉得不需要,因为现在整个公司市场经营光靠李宁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早就已经淡出日常事务的李宁,希望“李宁牌是李宁牌,李宁是李宁”。
李宁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我们公司是做体育品牌的,所以我的体育知识、体育资源可以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只是这样巧合而已。”他说,“如果有一天公司觉得我的能力不够,我坐这个位置也不会有帮助,可能就会有更胜任的人来做。” (杨正莲)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