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雀巢决定从8月1日起再度上调部分奶粉和液态奶价格,平均幅度不高于5%。据称,进口奶粉正在酝酿今年以来的第三波涨价,涨价幅度在10%~12%。而从销售终端可以看出,不少商场称已经收到品牌奶粉涨价的通知,价格涨幅在10%左右。
近期,洋奶粉在国内不断建设研发与生产基地。随着洋奶粉加大对中国的投入,洋奶粉在中国的话语权和份额将越来越大。目前,洋奶粉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份额已达到80%以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这更大程度地挤占了国内品牌生存空间,导致其生存状况堪忧。
进口奶粉打响价格战
今年以来,自雀巢率先领涨5%~10%之后,美赞臣在春节前后提价8%,惠氏、美素则在5月底相继以新配方和新包装为由涨价5%~10%。雅培的4个调查样品6月初提价幅度分别为7.69%、7.39%、5.92%和4.97%。按照权威机构给出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达到62%,年平均涨幅已达15.5%。
和国内奶粉习惯直接提价相比,洋奶粉涨价更多则是以产品升级之名。惠氏在今年5月份刚刚推出一轮新包装产品,而多美滋公司则介绍,今年7月份,旗下的“金盾”系列奶粉也将推出新品。
事实上,这是一种间接涨价,相比直接提价,推出新包装、推出新产品是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涨价方式。人们会逐渐选择购买升级版的新产品,而老产品则会逐渐退市。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2010年以来大陆婴幼儿奶粉第三轮提价——春节前1-2月份,品牌奶粉推动了第一轮涨价潮,平均约涨价10%;4月开始,雅培、施恩等参与了第二轮涨价,涨幅为5%~10%;如今,第三轮婴幼儿奶粉涨价潮来袭。
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集体涨价三次。第一次涨价是在2008年10月,三鹿事件一个月之后,很多外资品牌开始暗中涨价,涨价幅度约为20%;而去年3月前后,一些外资品牌也实施了10%左右的提价;去年7月中旬惠氏的提价幅度也为10%,经过几次涨价,外资品牌的价格已比去年同期涨了30%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外资奶粉玩的就是一场心理战,成本只是一个借口,在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洋奶粉的受宠地位一直没动摇。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利润是目前洋奶粉最重要的事情。
有关专家指出,其实以现在洋奶粉的价格,即使让利给销售渠道再多,本身也起码有20%~30%的利润空间,甚至高达50%以上。
每次奶粉价格的上涨,洋奶粉给出的理由都大致相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说的是最多的。多年来,这似乎已经成为洋奶粉对待市场的一种“外交辞令”。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