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抢购潮初现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夏粮抢购潮初现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

2010年07月06日 16:1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7月份以来,如火如荼的夏粮收购已经在各地展开。就今年而言,夏粮收购的火爆可以用“抢购”来形容。此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什么呢?而这样的行情又将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预期导致惜售

  收购价格上涨

  “今年夏粮收购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江苏省盐城市粮食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价格比较高,比去年同期高了0.1元,去年夏粮的收购价格是0.9元多,今年的最高收购价达到了1块零几分。”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行情呢?

  据记者了解,根据江苏农情系统调查,今年夏粮有望连续七年增产,具体表现为“双增一减”,即面积增、总产持平略增、单产持平略减。显然,产量并没有成为收购价上涨的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市场对未来粮食后期期望值比较高。这样就导致农民惜售心理的产生,再加上一些收购主体,如各企业对粮食上涨的预期,这两方一制衡,就导致了收购价格的上涨。”该盐城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即便如此,现在的统计资料显示,该地区的小麦收购量目前已经达到10多亿斤,而往年的收购量大都在20-22亿斤,已经完成了多一半的小麦收购。

  除了对粮食后市预期上涨因素的影响外,收购主体各种企业的大量涌入也成为收购价上涨的因素之一,进而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外企介入收购大军

  争夺小麦需谨慎

  “因为盐城市的小麦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所以往年的收购企业也比较多,不过今年是比往年出现了更多的收购主体。”该粮食局负责人说,“除了国有的一些粮食企业收购外,一些大型的面粉加工厂、粮食加工厂,还有外资企业,像益海集团这样的大型外资粮油集团企业。”

  但是据记者了解,收购粮食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由于今年的天气因素,导致了小麦的质量并不是太好,像赤霉病,还有含水量的标准。但国有企业是按照国家既定的收购质量标准来收购,而有些收购企业并不考虑这些质量因素,这样就会造成收购风险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资本炒作呢?“我个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资本炒作。不会像绿豆、大蒜,因为小麦在我国的国储是非常充足的,一旦市场出现暴涨,国家就会抛售储粮来抑制价格上涨,这样炒作的风险就太大了。”该粮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据国家小麦拍卖市场行情,小麦每周拍卖投放量在450万吨,这还是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万达期货资深商品研究员丁孙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资本炒作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为这种大宗粮食要有非常大的资金成本,还有粮库的建立或者租用,这些成本之大都使得游资炒作风险加大。”

  变相争取国家补贴

  需引起重视

  目前的小麦收购价格的上涨,能够持续多久,是否会对后期的小麦行情继续造成影响呢?

  “现在小麦的上涨,我认为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之外,也和市场上对产量的预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小麦产量能够持平,但由于上半年的天气因素还是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原因,虽不会对整体有多大的影响,但会使得农民产生惜售心理。”丁孙亚说,“另外一个原因也有可能是对国家粮食收购补贴的预期。”据他介绍,托市麦收购是国家保护农民而采取的对收购粮食企业最低收购价格的补贴。有些收购企业利用托市麦收购价,变相收购粮食来争取国家补贴。“例如,有些外地的粮食收购企业在加价抢购粮食来争取国家托市麦补贴,这种变相争取补贴的操作,导致收购价格上涨。从数据上来看,6月20日到25日托市麦的收购量同比增加了200万吨。这一数据也可以说明,粮库用对托市麦的抢购来变相争取政策补贴这种现象较为严重。”丁孙亚告诉记者。

  据悉,6月28日发改委公告称,已经发出《关于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的通知》,决定从7月份开始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地区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

  后期小麦价格

  不会出现暴涨行情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抑制小麦的上涨,像国家粮食收储的头号主角——中储粮在河南、山东等主产地内部叫停收购托市小麦,并不是明文规定。”丁孙亚向记者表示,“近期小麦虽然从现货、期货市场上有个上涨的行情,但从长远来看,根据分析,我认为小麦的后期上涨动力不大了,也不会出现暴涨的行情。”

  丁孙亚还分析,一般在每年的麦收季节6、7 月份左右,现货价格会因供给压力的不断增加而跌至年内低点,而2008年并未出现类似走势,究其原因是由于国家在当年后期不断调高拍卖底价,幅度总计达240 元/吨,市场对此存有预期,从而令价格从前期开始就不断走高。

  反观今年,后期拍卖底价大幅提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2008年小麦价格一路走高的现象将难以重演。 (郑大红)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