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取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社科院专家: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取

2010年07月06日 10:3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了使刚刚恢复的经济得以平稳运行,宏观政策选择应谨慎。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大势所趋,但积极财政政策应考虑延期――

  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取

  ――对当前国内几个宏观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阅读提示 政策上小范围的试错及信号的释放,有利于引导市场向政府所希望的方向走;剧烈的宏观政策变动,可能造成市场预期混乱,加剧市场波动。国内历次宏观调控的经验证明,稍缓一步的调控政策,效果要好于过激的宏观政策。

  进入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受到世人瞩目,因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成为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主导力量。但是,进入2010年后,前期各种刺激政策的滞后作用,使得中国经济过热的苗头显现,再加上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及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政府开始采取紧缩的宏观政策,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前景变得不明朗。在各种矛盾的说法和统计数据背后,如何看待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本文理出几个问题展开分析,以图理解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

  通胀还是通缩:矛盾的判断

  为了理清思路,我们先看两个相左的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主要面临的是通胀威胁,其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2009年底开始,国内的CPI同比与环比均已出现上涨的趋势;二是2009年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货币中性原理有效,今年下半年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三是国内工业产能释放,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使近几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攀升;四是央行测算的国内产能缺口,已处于12年来高位,缺口为正,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潜在经济增速,预警过热苗头;五是工资整体上升,消费者信心不断上升。所以,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可能的通胀局面。

  而且有人提出,未来通货膨胀最大的威胁可能潜伏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资金,2009年有3.1万亿新增信贷流向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全国住房交易金额超过6万亿元,2010年一季度又增加了8000多亿元。可以推算,2009年近10万亿新投放货币很大程度上被房地产吸收了。房地产市场在政策密集调控下面临调整,上述巨量资金可能出逃,将大量释放流动性,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可能面临着通缩的局面,主要依据是:一是国内部分投行认为,二季度GDP会掉到9.5%,三季度大概为9.9%,四季度为8.8%,把单季GDP增长率画一个图,就是向下走的M形走势。二是一些经济领先指标,如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已有高位下调的迹象。三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编制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4月份的55.7%回落到5月份的53.9%。四是投资动力下降,除了2010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外,如果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这七省市单列的话,会发现这七省市占中国GDP比重的一半左右,但从投资增速来看却比其他地区慢10个百分点左右。五是从长期来看,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消失,劳动成本上升,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期有可能很快结束。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断,防通缩比防通胀更紧迫。

  中国真的会在上述结果中选一个吗?笔者以为,这两个极端状况不会成为现实,中国走的可能是中间路线。我们的判断依据为:

  第一,虽然从短期看,经济维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有些困难,但是应该看到,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处在一个加速上升通道内,按照我们的推算,这一过程将维持到2035年附近。在此背景条件下,中国经济当前有强劲的内在增长动力,所以,只要政策操作不失误,经济出现严重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2009年CPI为负,2010年价格会出现恢复性的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众所周知,“货币中性”即使在市场已经完善的发达经济体也只是长期有效。2009年国内信贷确实放的比较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土地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信贷相当于开发了一个潜在的资源库,是一个潜在资源的货币化过程,它并不一定就会在短期影响价格的变动。而且,当前的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是否会扩散还有待观察。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国内商品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大幅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第三,各种先行指标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都在比较正常的范围内波动,它们现在的高低变化,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对宏观政策变化的一种反应,只要宏观政策本身是稳定的,这些指标应该也不会大幅度波动。

  第四,外部环境现在情况不明朗,但总的趋势应该不会比金融危机的时候更严重,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外需也难以看好。所以,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要小。

  第五,目前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受外部冲击后的恢复过程中,很多统计指标显示的结果是矛盾的,人们的预期也并不稳定,这时,我们难以确定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所以,通胀与通缩的结论都不一定符合实际的经济情况。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尚处在一个方向的选择过程中,没有出现向某一个极端发展的趋势。我们预计,2010年的价格水平会有一个相对温和的上升,但幅度有限,并不会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当然,应该注意到经济进一步上升的动力确实有可能衰减,但也不会出现掉头快速向下的情况,只要宏观政策操作上没有大的失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有可能在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所谓滞胀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但过紧的宏观政策,有可能放缓经济恢复的步伐。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