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水退去,大江大河迎来数倍于以往的资金投入,中小河流却在冷落中“衰微破败”。
抚河唱凯堤即是遗留下的一道创口。6月21日,江西抚河中下游唱凯堤突发溃决。“还没等水漫顶,足有一米多,堤就垮了。一垮垮塌400米。”6月30日,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在“环境记者沙龙”上发出感叹。
堤防维护之差可见一斑。
鄱阳湖水系水网纵横,抚河是其中之一,全长312公里,流域面积1.5811万平方公里,属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整治问题再度被关注。
近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因灾死亡人数中,中小河流流域山洪致命比例占到70%~80%,这个数字在上世纪90年代仅为20%~30%。“中小河流净死亡人数并未增长,比例升高的原因是,大江大河得到控制,总人数在下降。”程晓陶试图以这组对比数据来表明整治上的跛足。
水利等相关部门不可谓不重视。2008年,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提出,“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通过审查,整治基金获批。
“但我们没有一个促进良性的机制。”程晓陶对整治实施效果略表遗憾。机制缺憾,也正是中小流域整治多年受到诟病的一个主要方面。
“目前,中西部省份大多数中小河流,实际上是在吃上世纪50~80年代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的老本。”程晓陶分析,“过去的中小河流并不弱,那时老百姓义务出工,把堤修得好好的;现在,投工投劳取消后,国家出钱机械化施工,反倒衰微破败。”
此种机制下,假若两个县同时遭遇洪灾,一个积极抗灾,另一个坐等国家支援。结果很可能会是,前者投入巨大,后者却被树为典型。“于是地方只愿做规划,却不行动,都把眼睛盯着中央。跑部门、跑钱成了要紧事。”程晓陶说。
“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国有5万条,只靠中央财政,就算一年做一百条,500年才能轮一回。”他补充。
地方间博弈,在“可溢流堤防”上也有所体现。“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案,与其局部加高,不如全线降低,开出一个口子把超标的洪水排出去。这样不会加重下游负担,洪峰被削掉,即使撤退时间也更充裕。但问题是,缺口放在谁那谁也不干,都想:凭什么别人确保安全了,我这还要进水呢?”程晓陶一语中的。
程晓陶建议,健全中小河流分级管理的体制,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将责任主体分解到各个河段,并建立合理的考评与奖惩制度。“中央财政只需要对出大力者给予补贴,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记者 刘夏)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