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成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解读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成果

2010年07月01日 13:4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已在加拿大多伦多落下帷幕。与以往三次峰会不同的是,这次峰会并未就一些各方关注的核心问题达成广泛一致,而是允许各国根据各自不同情况“量身定做”各自应对政策。

  从这四次峰会不难看出,二十国集团在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好转,二十国集团在国际经济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凝聚信心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宋立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峰会公报主要透露出以下信息:首先,世界各国经济恢复情况不一,复苏仍不稳定;其次,无碍于经济增长的财政整顿是必要的;第三,新兴市场国家要发展金融市场并提高汇率的弹性;最后,长期赤字国家需要降低对外需的依赖,加强内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峰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表示鼓舞,认为峰会将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并为世界经济强健、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奠定基础。

  卡恩尤其对多伦多峰会达成的“相互评估程序”表示欢迎,称这一程序旨在协调全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在中期可望使全球经济总量增加2.5%,创造数千万就业岗位,并使数千万人摆脱贫困。

  韩国首尔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尹畅贤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多伦多峰会达成的协议并不很多,大部分议题要到今年11月份的首尔峰会继续讨论并达成共识。韩国将会努力确保首尔峰会取得成功。

  欧洲最大保险公司安联保险旗下的裕利安怡集团董事米歇尔·莫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十国集团不可能为情况不同的经济体开出同样的药方,关键是大家在峰会声明中体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

  各取所需

  有别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三次峰会,本次峰会未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反而为成员按各自节奏采取“各有差异和量身定做”的政策留足空间。

  在会后发表的长达三十多页的声明中,与会各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需要:美国看到了全球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增长;欧洲国家看到了各国应根据各自情况巩固财政;新兴经济体看到了自己的声音都得到了体现;加拿大等国则看到银行税可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卡恩在会后说,如果说共识,那就是大家都认识到了需要保证经济增长,至于怎么做,各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他指出,欧美之间的分歧是正常的,欧洲和美国之间的问题不在于是巩固财政还是经济增长二者选一,而是二者并举。

  宋立水认为,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状况有所差异,这是世界经济的基本状态。最后声明内容反映了不同国情下的不同政策主张,应该说是世界经济秩序合理形成的一个良好开端。

  角色转换

  德国主要经济智库经济研究所主席汉斯-沃纳·西恩对本次峰会成果并不感到满意。他说,在减少财政赤字方面,最后仅达成了一个意向性承诺,缺乏具体操作框架。此外,德国原本期望本次峰会能够在加强银行监管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未获得足够支持,二十国集团要想在加强金融规范方面取得突破,只能留待下次峰会了。

  舆论认为,多伦多峰会被视作11月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下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前的最后检测。首尔峰会应是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就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等议题达成一致的场所。

  宋立水认为,二十国集团成员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近九成,作为一个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机构,其作用将会日益提高。但是,由于成员数量多,意见交换和协调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成本,困难也会更多。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今后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协调和桥梁作用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宋立水说,声明说今后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需要继续商讨并解决有关金融规制等国际性问题,这意味着二十国集团已不仅仅是一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机制,而是作为国际经济秩序中一个重要机构开始形成。

  韩国外交通商部外交安保研究院教授崔源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八国集团峰会曾是讨论国际经济问题的重要场所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意识到,仅仅靠几个国家去探讨全球经济问题是不行的,只有更多国家参与才能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因此,二十国集团在国际经济治理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刘浩远刘洪应强权香兰)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