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一季度完美收官 业界把脉四月走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中国车市一季度完美收官 业界把脉四月走向
2009年04月08日 15:30 来源: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09年第一季度,国内车市明显回暖,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1月份取得销售73.59万辆的成绩后,2月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80万辆,分别达到80.79万辆和82.76万辆。

  结束了2008年7月以来产销连续低于80万辆的低位徘徊局面。虽然3月份统计尚未出炉,但是业界普遍反映比二月份更温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总体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可能持平或略多。

  09的开门红让很多汽车厂商对09中国车市前景感到乐观。近期很多车企发布了09年计划,普遍增幅都在10%左右或者更多。例如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增幅目标10%,奇瑞增幅目标17%上下,海马增幅目标10%到15%,韩系车厂家更加乐观,增幅目标甚至达到20%至30%,比亚迪甚至希望自己达到增长100%的目标……如此看来,车厂已经全然没有了去年年底时的那份郁闷和悲观情绪。09年中国车市是否真的能够让所有厂家实现愿望?汽车厂商是否有些盲目乐观?

  一季度车市完美收官

  为了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国家近期出台了众多消费刺激政策,例如1.6L及以下车购税减半、汽车下乡及补贴农民购车、实施燃油税同时取消养路费等,这些政策对第一季度车市的回暖贡献不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9年1、2月份,乘用车的增长率明显提升,其中占乘用车销售总量七成的1.6升及以下乘用车1~2月同比增长18.78%(共销售85.93万辆),高于乘用车行业平均增长13个百分点,领涨车市。另外,以生产小排量见长的自主品牌轿车继1月后连续两月居市场占有率第一,增幅明显。

  业内预计,在多重利好政策刺激下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幅将会增加两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市场的增幅会高于6%,大约会出现8%的增幅。如此看来,大多数主流乘用车厂家10%左右的增幅计划比较合拍。

  第一季度,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各主要汽车消费城市都出现了部分车型闹车荒的状况。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1月份,汽车生产65.68万辆,销售却达到了73.59万辆,汽车库存得到大量释放,汽车企业库存得到释放,当月库存创13月以来新低,其中乘用车库存较上月减少8万余辆。2月份,汽车产销纷纷超过80万辆,其中销量依然高于产量约2万辆。库存的减少,造成了车市部分车型供不应求的现象。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品牌的部分车型在第一季度都出现过“一车难求”的局面。

  四月车市走向何方

  第一季度打破了汽车厂商对09年车市的悲观预期,4月车市将走势如何?是在利好刺激之下继续回暖,还是因为积蓄的消费力基本释放而转冷?车市会否因为厂商的增产,从目前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业界对此看法不一。

  “一季度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并非是需求爆发单方面造成的。”一位资深业界认识分析说,“去年车市大幅下滑,让汽车厂商谨慎行事,降低产量以减少库存,而车商也不敢大胆进货,造成了货源不足现象。另外,利好刺激了消费,让部分去年积累的消费能量得以释放,造成了消费剧增,出乎厂商意料,而受配件供应等影响,提高产能有一个过程,所以供需矛盾需要一定时间缓解,造成整个一季度车市都很火爆的境况。”

  “消费能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后,第四季度可能会恢复一个比较平淡的状态,车市有可能因此而转冷。因为,消费能力总体水平提升不会脱离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速度一定的情况下,你不可能凭空制造出一个大市场来。”这位汽车营销专家说,“刺激政策可以让一部分有购买力的人提前买车,但是能买车的人在一定时期就那么多,厂商提升销量的空间有限,盲目扩产和制定过高的销量目标可能让自己的产品供过于求。”

  话虽如此,但是多数汽车厂商却依然相信市场的发展空间。“市场虽然有限,但是我们可以从别的品牌那里去争夺市场,别人少一定我们就多一点,机会摆在面前,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更多的人买我们的产品。”一位自主品牌市场负责人私下议论说,“09年是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节点,大幅提高产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是乐不乐观的问题,而是事关发展成败———因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而支持4月份车市依旧转暖观点的人,还有一些有力的支撑:二三月份上市的新车众多,四月份进入上量的阶段,可能让一部分“追新”的消费者下手购车。此外四月份上海车展前后,很多厂商会对自己旗下产品进行价格梳理,可能会出现众多车辆调整车价的情况,也可能刺激消费。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