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汽车业:怎么样?怎么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会诊汽车业:怎么样?怎么干?
2009年04月23日 09: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谈到中国汽车面临的机遇和前景,长安集团徐留平用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原话,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在他看来,全球汽车产业的版图,将从今天开始重新划分,中国汽车面临最好的机遇。

  “我认为,全球汽车销量的下滑,与全球汽车产业固有模式的保守有关。原来既定的汽车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人类文明,不适应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变革,这个时期必然会催生出新的汽车生产、消费和商业模式,进而催生出新的汽车版图和新的汽车霸主。目前,是汽车业开创新模式的时刻,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新起点上。”

  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拥有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中央高层也认识到振兴汽车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带动作用。中国汽车业要抓住机会调整生产、消费、商业模式,以及研发路线,承担起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重任,规划好未来。“对中国车市今年的看法,我乐观向上!”

  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眼里,中国汽车产业的四个基本面没有改变,包括:中国汽车市场的基本量没有变,国民经济保持8%增长的态势没有变,中国主要城市GDP保持8%增长、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的态势没有变,中国汽车消费的支撑力没有变。这将从根本上促进汽车市场的增长。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车市目前面临天时和地利的优势。天时方面,国家对汽车产业非常重视,“去年温总理在临港基地曾对我说,今后制定一系列措施都要有利于当前工作。”地利方面,中国市场目前一枝独秀,今年1~2月份,欧洲汽车销量下降21.8%,日韩下降20.2%,北美下降37%,南美下降9.8%,东南亚下降12.5%。但3月份中国销量猛增,突破110万辆,一季度增长率达3.9%。“我们要认识到天时,建立信心,明确方向,把握地利,寻找商机,拓展增量,盘活存量。”

  “今年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虽然没达到6.5%的目标,但要看到,欧美日等国家都是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为记者列举了一系列详实的数字,论证中国汽车面临的大好环境。从投资看,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8.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54.3%,新开工项目增长了87.7%。从消费看,一季度同比增长了5.0%,保持了平稳较好的态势。从出口看,2月份下滑25.7%,3月份下滑17.1%,已经止住了下跌的势头。从工业看,今年3月份增长率达8.3%,已回升到去年10月份的状况。他说:“预计中国工业最困难的阶段是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目前已经过去。”

  虽然没有直接谈及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但多数跨国巨头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大众汽车中国区副总裁许健认为,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会远远超过1000万辆。2018年,大众要在中国完成销量200万辆以上。通用中国副总裁陈实认为,中国80%的用户是第一次买车,将来还会第二次换车,消费潜力很大。

  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块最后的乐土,无疑将恶化自主品牌的生存环境。前段时间,有国外媒体评价中国汽车“丰产不丰收”。对此,徐留平并不否认,“竞争会加剧,关键看企业如何规划发展,我相信,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再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中,有几个丰产又丰收的?目前丰产就不错。”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总裁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在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上,他们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徐留平呼吁,企业需要更长远、更持续的国家战略,体现出国家对汽车业的关注和支持。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周文杰也认为,振兴汽车产业,需加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实时沟通和互动。今后被大家高度期待的政府政策和行为,也有赖于两者之间的互动。

  广汽总经理曾庆洪强调,面对金融危机,政策和信心是关键。一季度销量猛增,就是政策推动的结果。“我们要检讨某些政策。目前我们是一流的市场规模,二流的消费环境,三流的配套设施,甚至企业的产能也是政策造就的。汽车目前面临许多政策问题,政府、企业、专家三者应该一起完善汽车产业政策。”“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的提升需要汽车产业的振兴,当前的任务是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把目前汽车产业良好的迹象和苗头稳住。”姚景源说。

  “目前,工信部把贯彻调整振兴规划作为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告诉记者,在培育汽车消费市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推进兼并重组、发展新能源车等方面,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

  (马连华)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