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2010年的亚运会,广州对机动车全面实施环保标志管理。在3个月教育期快到的时候,情况却峰回路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目前经济下行情况下,车主淘汰黄标车有困难,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再度将正式处罚时间推迟。”
笔者曾在去年底的专栏上也写过关于黄标车的问题,事隔几个月以后,不出我们所料,出现了严重的执法和施政脱节。政策是国家三思而后行制订的,不能说变就变。处罚推迟却居然与金融危机扯上关系,是因为金融危机使大家对于淘汰黄标车不感冒,刺激不了新车销售,所以令政策无法让汽车企业受惠而遇到执行瓶颈?还是真的如报道所言执法难度大呢?
据了解,广州本地车已发放110万个环保标志,外地车则是35万个。这样庞大的数字,如果限行,产生的经济倒退将无法估量。同时,环保标签的发放在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众多的漏洞,比如环保部门不去检测是否废气超标,而以出厂年限作为标准。这样“一刀切”的主观措施,就暴露了执行环节不够严谨,而最终造就了计划流产。
推动社会进步是需要政府各部门环环相扣的紧密配合,试问环保部门究竟对广州的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出过多大力?当年以保障社会安全,整顿交通环境为由禁摩,并给予相应补助才得以顺利过渡,对黄标车采取的却并非是一视同仁的做法,而是通过进行罚款和淘汰的严厉措施。请问一下,难道减少城市交通污染仅仅在于禁行某些路段就能把城市的空气指数提高吗?
在广州道路上影响空气指数的除了私家车以外,大部分的还是公务车。公务车选择大排量的汽车,道理何在?如果是为了顾及体面,就是不务实的所为,起码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再者就是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国际上已经有成功的案例,瑞典在所有公务车上安装两个按钮,一个写着“公务用车”,一个写着“私人用车”,使用者必须随便按其中一个,车辆才能启动,同时有先进的监控系统监督所有公务车使用情况,属于私人用车需要支付比出租车更高的费用,而且实行官员等级平等原则。广州制订公务车单凭号牌限行,执法权利属于交通部门还是哪个政府部门?会否在执法环节出现诸多漏洞?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限行黄标车,美其名曰是冲着2010年亚运而做的保护环境措施,但广州得到亚运会承办权已经是2004年的事情,事隔5年,广州的空气到底有了多少改变?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政府得到政绩而损害民心,没有现实考虑问题,不从实际出发,使市民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只能接受,不能反抗”。提出了限行的政策,不但让市民出行造成诸多不便,而且对于整理广州交通问题毫无作用,这究竟是民心所向,还是与民心相悖呢?
(叶伟贤)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